中方促法營造公平經商環境

全球經濟體系的運作,宛如一首交織著合作與競爭的宏大交響曲。在這部樂章中,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時而和諧共鳴,時而產生雜音。近期,中國與法國之間的經貿互動,便因法國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徵收額外費用而引發關注,中國對此表達了對「非歧視營商環境」的期盼,這不僅是兩國間的單一事件,更是全球經貿關係中,關於公平與互惠議題的一個縮影。

營商環境的協奏與變奏

一個開放、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是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流動的基石。 當各國都能提供公平的競爭舞台,企業才能憑藉自身實力,而非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影響,在全球市場中尋求發展。這也是多邊貿易體系的核心精神所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法國即將實施的針對中國小包裹的「轉移稅」問題表示,中方希望法方能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個公開、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並強調中國願與各國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 這番話,反映了在國際經貿互動中,營商環境公平性的重要性。

法國財政部長與公共會計部長解釋,這項措施主要是針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小額商品,如SHEIN、Temu和阿里巴巴等電商平台,目的在於遏止大量廉價包裹湧入歐洲市場,並計劃在歐洲層級推動對來自中國的小額產品加收「管理費」,甚至在2028年推動歐盟取消小額包裹的免關稅規定。 法國方面認為,每年有超過8億件小額商品進入法國,其中91%來自中國。 他們表示,這筆費用將用於加強海關檢查和產品合規審查,確保進口商品符合歐盟標準。 這顯示出,法國的措施是基於對自身市場和監管的需求考量。

挑戰下的雙邊經貿關係

中法兩國的經貿關係一直以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的重要貿易夥伴,中國也是法國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兩國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傳統領域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近年來也在綠色能源、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拓展合作。 儘管雙邊貿易額穩步增長,但貿易不平衡以及在特定領域的競爭,也時而引發摩擦。

法國此次針對小額包裹的措施,無疑是對中法經貿關係現狀帶來新的挑戰。 雖然法國方面提出了加強監管和產品合規的理由,但在中國看來,這可能構成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損害了中國企業在法國的公平競爭權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回應,正是表達了對這種潛在歧視性措施的擔憂。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這也反映了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當部分國家感受到來自低價商品的競爭壓力時,往往會傾向於採取保護性措施。 然而,過度的保護主義不僅可能損害消費者利益,也可能引發貿易夥伴的反制,最終導致貿易關係緊張,甚至引發「關稅戰」的連鎖反應。

尋求互利共贏的平衡點

在當前的國際經濟格局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已是不爭的事實。 中法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其經貿關係的穩定與發展,不僅對兩國至關重要,也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繁榮具有積極意義。 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又能確保國際貿易體系的公平與透明,是擺在中法兩國乃至所有貿易夥伴面前的課題。

中國方面強調,願與各國一道,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 這表明了中方對於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和促進貿易自由化的立場。 同時,中國也期望法國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鼓勵更多有能力、有意願的中國企業赴法投資興業。

法國方面則從加強監管和產品合規的角度出發,試圖解決大量低價小額包裹湧入帶來的問題。 這也提醒中國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必須充分了解並遵守當地法規,提升產品品質和合規水平,以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和標準。

解決貿易摩擦,需要雙方保持溝通與協商。 透過對話,理解彼此的關切,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是維護中法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的關鍵。 例如,可以就海關監管、產品標準、電商平台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尋求既能保障法國市場秩序,又不對中國企業構成不公平待遇的措施。

未來的展望與挑戰

中法經貿關係的未來,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 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 深化在這些領域的合作,不僅能為雙邊經貿關係注入新的活力,也能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然而,在地緣政治緊張、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和投資限制的風險依然存在。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對東道國的政策法規、營商環境及潛在風險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時,提升自身競爭力,加強品牌建設,遵守國際規則,是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法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其貿易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歐盟框架的影響。 未來歐盟是否會針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採取更統一的措施,以及這些措施將如何影響中歐整體經貿關係,值得持續關注。

總而言之,中國希望法國為中國企業提供非歧視營商環境的訴求,是國際經貿關係中公平性議題的一個具體體現。 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維護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推動互利共贏的合作,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