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經貿的風雲變幻,每一次政策的調整都如同投石入水,激起層層漣漪,牽動著全球企業的敏感神經。近期,中方對法國表達的期望——為中國企業提供非歧視營商環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僅關乎兩國經貿合作的順暢與否,更折射出當前複雜國際形勢下,維護公平、開放貿易環境的共同訴求。
風起之時:貿易摩擦的暗流
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的緊張、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加劇,使得國家經濟安全成為各國優先考量的重點。在這種氛圍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似乎成為一種趨勢。法國政府計劃從明年起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徵收額外費用,便是其中一個具體體現。這項措施主要針對中國電商平台,意在遏止廉價包裹大量湧入歐洲市場,並可能影響跨境購物的成本。法國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強海關檢查和產品合規審查,確保進口商品符合歐盟標準。
然而,從中方的視角看來,這項針對特定來源地商品的措施,可能帶來潛在的歧視性影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回應,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開、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強調,願意與各國一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
非歧視:國際營商環境的基石
「非歧視」原則是國際貿易體系的基礎之一,旨在確保所有參與者在公平的規則下進行競爭。對於已經合法進入法國市場的外資企業而言,法國國內法原則上應與本地企業享有同等的法律待遇。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文化差異、合規風險、人力資源管理、稅收、同業競爭以及政府採購限制等多重因素影響,中資企業在法國的經營活動仍面臨各種挑戰。
法國近年來對外資收購的監管力度有所加強,特別是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如軍事、安全、基礎設施、關鍵產品和服務等。這種經濟安全審查的口徑,與國際政經形勢和各國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態勢緊密相關。儘管法國方面認為這項制度並非專門針對中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敏感領域的審查確實可能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帶來一定影響。
雙邊關係的挑戰與機遇
中法兩國在產業優勢上高度互補,在航空航天、綠色能源等領域具有深化產業協作的巨大潛力。儘管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中法關係也面臨地緣政治對抗、經貿摩擦和意識形態對立等多重挑戰。但同時,中法之間也存在進一步合作的契機。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兩國領導人都將維持雙邊關係穩定發展視為優先事項。中方願同法方加強多邊協作,為推動解決國際熱點問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在數字經濟領域,法方曾承諾在法律法規基礎上,繼續以公平、非歧視方式處理中國企業的授權許可申請,包括5G方面。這表明雙方在特定領域有著維護公平競爭環境的共識。
邁向共贏:弭平分歧,深化合作
要實現真正的非歧視營商環境,中法雙方都需要付出努力。中方呼籲雙方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共同維護公平、非歧視的貿易環境,反對「脫鈎斷鏈」。法方也認識到,在當前全球供應鏈波動和國際貿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對自身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法國地方政府也看好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前景,並積極推動農業和製造業等各領域合作。
例如,中國企業在法國的投資為當地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和機會。雙方在綠色發展、能源以及醫藥健康等領域也存在巨大的共贏發展潛力和趨勢。這都顯示出中法經貿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也證明了互利共贏是雙邊關係的本質。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除了法國政府的政策調整,中資企業在法國還需要克服文化差異、法律合規以及其他營商環境方面的實際困難。這需要中資企業深入了解法國的法律法規和文化習俗,並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同時,法國方面也應繼續改善營商環境,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所有外資企業提供更清晰、更透明、更公平的規則和待遇。
遠眺未來:開放合作是必由之路
在全球經濟面臨更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當下,企業需要及時、全面了解東道國的營商環境變化,準確評估投資風險和機遇。中方冀法方提供非歧視營商環境的訴求,正是對這種需求的回應,也是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呼籲。
中法經貿合作是維繫中法關係的壓艙石,也是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的引擎。儘管前路可能伴隨挑戰,但堅持開放合作、相互理解、妥善解決分歧,才能讓中法這艘巨輪在變幻莫測的國際風浪中行穩致遠,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未來。最終,為中國企業提供非歧視營商環境不僅有利於中國企業,也將促進法國經濟的發展,為中法乃至全球經貿關係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