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盼法營造公平經商環境

跨越國界:中國企業在法國的營商環境挑戰與中方期望

全球經濟交織,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然而,隨著國際關係的複雜化,營商環境中的「非歧視」原則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近期,中國對於法國營商環境表達了期望,特別是針對中國企業能獲得公平、透明、非歧視的待遇。這背後不僅反映了具體的貿易摩擦,更牽涉到更廣泛的全球貿易規則與國家間經濟關係的微妙平衡。

風起雲湧:法國擬議對中國小包裹徵稅的漣漪

法國政府最近拋出的一項計畫,預計從明年開始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徵收額外費用,此舉旨在抑制來自中國的廉價包裹大量湧入歐洲市場。 這項措施主要鎖定中國電商平台,如SHEIN、Temu和阿里巴巴,預期將推高跨境購物的成本。 法國財政部長指出,這筆費用將用於強化海關檢查和產品合規審查,確保進口商品符合歐盟標準。 法國甚至打算在歐洲層級上推動,針對來自中國的小額產品,向中國出口商和電商平台收取每包裹「幾歐元的管理費」,並力促歐盟在2028年取消小額包裹的免關稅規定。 根據法國的說法,每年有超過8億件小額商品湧入法國境內,其中高達91%來自中國。

這一系列措施,無疑在現有的貿易關係中投下了石子,激起了漣漪。對於中國而言,這不僅是一個關稅問題,更是對其企業在法國乃至歐洲營商環境公平性的挑戰。

中方心聲:期待公平待遇的呼籲

針對法國擬議的徵稅計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開、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中方強調,願與各國攜手,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 此外,在與法國外交部長的會晤中,中方也表達了類似的期望,希望法方能為中國企業提供開放、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同時積極促使歐方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透過協商妥善解決雙方關切。 中方認為,「不合作、不發展才是最大的風險」。

這番表態,清晰地傳達了中方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他們並非一味反對合理的監管或稅收,而是期望這些措施能夠在公平、透明的框架下進行,避免對中國企業構成歧視。這也是國際貿易體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

非歧視營商環境:一個全球性的課題

「非歧視營商環境」並非只適用於中國與法國之間的互動,它是全球貿易體系賴以運行的基石。所謂的非歧視原則,意味著在同等的條件下,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不論其國籍、企業規模或所有制形式。這包括但不限於:

  • 公平的市場准入: 外國企業應享有與國內企業類似的准入機會,沒有不合理的限制或壁壘。
  • 透明的法規政策: 所有與營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應公開透明,易於獲取和理解。
  • 公正的法律執行: 法律和法規的執行應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 平等的稅收待遇: 稅收政策應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避免針對特定國籍企業的歧視性稅負。

當一個國家對特定外國企業採取針對性措施時,即使其目的看似合理(例如,保護國內產業或確保產品合規),但如果這些措施缺乏透明度、執行不公或顯然旨在限制特定企業的發展,就可能構成變相的歧視,損害國際貿易的公平性。

協商與合作:解決分歧的鑰匙

面對貿易摩擦和營商環境中的挑戰,對話與協商是解決分歧的關鍵。中方在表述中也強調,願與法方及歐方通過協商妥善解決雙方關切。 這表明中國願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尋求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而非一味地對抗。

協商過程應當是雙向的。法國可以闡明其政策的具體理由和執行細節,同時也應該傾聽中國的合理關切。中國則需要理解法國的立場,並在符合國際規則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訴求和建議。透過開放和坦誠的對話,雙方才能找到平衡點,避免貿易摩擦升級,維護健康的雙邊經濟關係。

放眼未來: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

中國對於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的呼籲,不僅是為了自身企業的利益,也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穩定和繁榮的貢獻。在當前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和促進自由貿易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環境,需要所有成員共同努力。各國應當遵守國際規則,避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減少非貿易壁壘。同時,也應當正視全球貿易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挑戰,例如數字經濟的稅收問題、供應鏈的韌性等,並通過多邊機制尋求全球性的解決方案。

中國期望法方提供非歧視營商環境的呼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要求,更是對全球貿易夥伴關係的一次提醒: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應當尊重公平競爭的原則,為所有市場參與者創造一個平等、透明的環境。這不僅有利於中國企業,也將促進法國和歐洲經濟的長遠發展,最終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