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劃未來:上海如何加速建成科技創新高地?
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會,正肩負著一項意義非凡的歷史使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不僅是城市的發展藍圖,更是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時,再次強調了這一目標,並敦促上海搶抓機遇,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以更快的步伐邁向世界級科技創新高地。
此番考察,習近平親臨位於徐匯區的「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深入了解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情況。 這個集孵化與加速於一體的平台,已匯聚逾百家企業,展現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蓬勃生機。透過視頻短片、產品展示以及與企業負責人的交流,習近平對上海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實效給予肯定。 他特別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正迎來爆發式發展,上海應總結成功經驗,加大探索力度,爭取在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治理上走在前列,發揮示範作用。 在與青年創新人才的沙龍交流中,習近平更強調人工智能是年輕人的事業,鼓勵年輕一代將個人奮鬥與國家前途緊密結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舞台上展現才華。
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多年來的持續推進與深耕。 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就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要求,將上海的發展定位從「四個中心」拓展為「五個中心」。 隨後,在2018年和2019年的考察中,他再次強調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分別提出了「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要求。 十年來,上海在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務院於2016年批准印發相關方案,上海也相繼出台了多項政策法規,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保障。
厚積薄發:上海科創的現狀與基礎
上海之所以能夠承擔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任,源於其長期以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積累與優勢。這座城市擁有豐富的教育和人才資源,多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積極推進建設,健全「創新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服務國家戰略」三維互融的科研組織模式。 截至2022年底,上海高校牽頭建設了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集成攻關大平台和前沿科學中心,為原始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在此緊密銜接,孕育著源源不斷的創新火種。
在基礎研究方面,上海持續加大投入。 2022年,上海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達到180.59億元人民幣,近十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4%。 這為原始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也體現了城市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高度重視。
產業發展方面,上海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 2022年,這三大產業總規模已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10%。 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上海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達到44%以上。 這表明上海在發展高端產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此外,上海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也表現突出。截至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上海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首發募資額和總市值也領先全國。 這反映了上海在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以及促進科技企業成長方面的優勢。
藍圖繪就:未來發展的重點與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上海,再次為上海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強調要搶抓機遇,服務國家戰略,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這意味著上海未來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這不僅包括加強基礎研究投入,支持從「0到1」的原始創新,更要聚焦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原始創新提供「利器」。 同時,主動發起高水平大科學計劃,參與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提升在國際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影響力。
二是增強高端產業引領功能。 上海要將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培育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群。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要總結經驗,加大探索力度,促進技術加速迭代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三是集聚全球優秀人才。 科技創新的核心在於人才。上海要積極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吸引和留住頂尖科學家、工程師和創業人才。 這需要持續優化人才政策,提供有競爭力的科研環境和發展機會。
四是優化創新生態環境。 建設科技創新高地,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生態。上海要打通「政產學研用金」通道,促進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之間的協同創新。 同時,加強政策支持,營造一流的創新環境,特別是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在邁向科技創新高地的道路上,上海也面臨著挑戰。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飛猛進,以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要,上海必須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 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領制高點,如何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如何在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之間取得平衡,這些都需要上海持續探索與努力。
迎向未來:跑好歷史的接力棒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青年創新人才交流時所說的「跑好歷史的接力棒」,深刻地揭示了科技創新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高地的宏偉目標,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奮鬥。年輕一代肩負著歷史的重任,他們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將是推動上海乃至國家科技發展的關鍵力量。
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不僅需要在硬體建設、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持續發力,更需要在軟體環境、制度創新、文化氛圍上不斷優化。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協同配合,需要久久為功的耐心與毅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海正以更堅定的步伐,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這個過程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但只要緊抓國家戰略的牽引,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充分激發創新活力,上海必將在科技創新的廣闊舞台上,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為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大的力量。這不僅是上海的未來,也是中國科技發展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