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大選執政黨勝 卡尼:美加關係新篇章

加國大選變奏曲:卡尼勝出,美加關係迎來新紀元?

風起雲湧的選情

加拿大聯邦眾議院選舉落幕,由前加拿大央行及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領導的執政自由黨成功保住執政地位,將組建新一屆政府,在野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已承認落敗。 這場選舉結果可謂峰迴路轉,尤其考量到年初自由黨在民調中一度大幅落後保守黨超過20個百分點。

選舉在當地時間4月28日舉行,選民選出343名聯邦眾議院議員。 雖然初步結果顯示自由黨贏得了最多席位,達到163席,但並未獲得眾議院的絕對多數(需達172席),預計將組成少數政府。 這意味著自由黨在未來的立法過程中,將需要尋求其他政黨的支持。

特朗普效應下的「絕地反攻」

自由黨能夠扭轉不利局面,成功勝選,分析指出與兩大因素密切相關。首先,自由黨作為加拿大的「天然執政黨」,擁有深厚的根基,在過去的129年中執政時間接近90年,其政治形態與主流民意更為契合。 前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於2025年1月辭職,卡尼在3月接任總理一職,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選民對自由黨長期執政的反感情緒。

更關鍵的是,來自美國的施壓,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與政策,激發了加拿大選民的愛國熱情,使強硬應對美方威脅的自由黨政府支持度迅速回升。 特朗普政府對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多國挑起貿易戰,並多次公開表示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這種「併吞威脅」遭到加拿大方面的廣泛反對,輿論認為這促使許多加拿大選民將選票投給被認為最有能力應對特朗普的政黨。

卡尼在競選期間,不斷強調其處理全球經濟危機的實績,並在美加持續貿易戰中,多次公開承諾將強硬抗衡特朗普的施壓。 他將捍衛加拿大主權作為其主要政見,公開反對將加拿大納為「第51個州」的威脅,並表示加拿大永遠不會以任何形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認為特朗普的說法「太瘋狂」。 卡尼的金融背景也被認為是其應對當前經濟變局的關鍵優勢。

卡尼的勝選宣言與未來展望

在勝選演說中,卡尼發表了措辭強烈的言論,強調將帶領加拿大變得強大,並直言加拿大與美國舊有一體化關係已畫上句號。 他形容美國近期的舉措「背信棄義」,但強調國民已從震驚中走出,現在必須自力更生、相互扶持。 卡尼表示,美國數月來「虎視眈眈」加拿大的土地、資源乃至國家主權,特朗普企圖讓美國「吞併」加拿大,強調這永遠不會發生。

卡尼預告將與特朗普商討兩主權國家的未來關係,並加強與歐洲等國的夥伴關係,指若美國放棄全球領導角色,加拿大將挺身而出,命運由自己主宰。 他誓言將贏得對美貿易戰,以一切手段捍衛國家利益,並構建符合加拿大價值的獨立未來,強調「強大加拿大、自由加拿大、永恒加拿大,加拿大萬歲!」 他同時也向分裂的加拿大發出團結訊息,承諾將「代表所有稱加拿大為家的人」。

美加關係的「結束」與「重塑」

卡尼在選舉期間及勝選後多次強調,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維持深厚的經濟、安全與軍事關係的時代「已經結束」。 他認為特朗普已永久改變與美國的關係,無論未來達成任何貿易協議,美加兩國將「回不去了」。 他在面對美國徵收汽車關稅後,更是明確表示加拿大將採取報復行動,並以對抗、保護與建設來回應。 他認為與美國談判有兩個條件:首先是尊重,尊重加拿大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但似乎特朗普很難做到這一點;其次,雙方必須進行全面的討論,涵蓋經濟與安全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卡尼在上任總理後,雖然願意與特朗普通話,但他表示在特朗普對加拿大展現「尊重」,特別是結束一再發出的「併吞威脅」前,他不會與華府展開實質性的貿易談判。

這場選舉結果以及卡尼的強硬姿態,標誌著美加關係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過去緊密的一體化關係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下受到衝擊,加拿大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激發,尋求更加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卡尼的勝選,反映了加拿大選民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堅定決心。

前行之路:挑戰與機遇並存

雖然自由黨成功勝選並將再次執政,但組成少數政府意味著其施政將面臨挑戰,需要與其他政黨協商合作。 然而,卡尼作為具有豐富國際金融經驗的政治「素人」,其專業背景被認為能為加拿大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提供優勢。 他在選戰中成功將焦點從保守黨對自由黨經濟政策的批評轉移到應對美國威脅上,顯示了其政治手腕。

展望未來,加拿大在新政府的領導下,將如何在與美國「舊有關係結束」的基礎上,重塑兩國關係,並在全球變局中尋求新的定位,將是重要的課題。 卡尼強調加強與歐洲等國的夥伴關係,這或許預示著加拿大將推動外交多元化,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同時,如何在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同時,維護加拿大的經濟利益,也將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總體而言,這場加拿大聯邦大選不僅是國內政治力量的較量,更是地緣政治影響下的產物。卡尼的勝選以及他對美加關係的清晰表態,預示著一個更加強調國家主權和自主性的加拿大,正在國際舞台上尋求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