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籲承擔醫改:畀幾百元買安心指調整收費如「保險」 重症可獲安全網保障
近期,香港的公營醫療改革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醫改的目的是為市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尤其是對於重症患者。他將調整收費的做法比喻為「買保險」,強調這樣可以幫助750萬人,讓他們在面臨醫療費用時感到安心[1][3]。這次改革不僅關乎收費問題,也涉及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醫療服務的提升。
醫改的迫切性與挑戰
盧寵茂形容這次醫療改革是「姍姍來遲」,強調改革的目的是加強對「貧、急、重、危」病人的保障,避免因病致貧[2]。他表示,政府在改革中保持原有的承擔水平,並利用新增收入進行精準補助。這意味著政府並不減少對醫療的投入,而是通過調整收費結構來更有效地運用資源[2]。
然而,這次改革也面臨著挑戰。盧寵茂提到,目前存在一些浪費現象,如公院平價的藥物被轉賣,以及病人預約放射服務後「甩底」,導致醫生和放射技師空等[2]。這些問題凸顯了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改革的內容與意義
收費改革的方向
盧寵茂強調,醫改並非以加價來彌補財赤,而是通過調整收費結構來提供更好的保障[2]。改革的關鍵在於「加有減」,即加強對重症患者的保障,減少浪費[2]。這次改革將在明年1月實施,大部分服務將加價,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減少了對醫療的承擔[3]。
科技在醫改中的應用
除了收費改革,盧寵茂還提到智慧醫院的發展是醫管局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4]。他期望未來在醫院管理、病人流程及醫療服務等多個層面應用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然而,他也強調,科技只是輔助工具,不能取代醫療專業人員[4]。
公眾意見與溝通
盧寵茂表示會繼續聆聽公眾意見,並就改革的執行方面多作解說[1]。然而,有批評指出,改革的推行過程給人一種閉門造車的感覺,缺乏充分的諮詢和透明溝通[5]。這凸顯了政府在推動政策時需要加強與公眾的溝通,以緩和民意。
結論與展望
盧寵茂的醫改方案旨在為市民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尤其是對於重症患者。通過調整收費結構和利用科技,政府希望能更有效地運用資源,減少浪費,同時提供更好的服務。然而,這次改革也面臨著挑戰,包括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公眾意見的溝通。
未來,香港的公營醫療改革需要繼續完善,包括加強與公眾的溝通,確保政策的透明度和可行性。同時,政府也需要持續關注資源的有效利用,確保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畀幾百元買安心」的目標,讓市民在面臨醫療費用時感到安心。
資料來源:
[1] news.mingpao.com
[2] www.wenweipo.com
[4] www.tkww.hk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