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之眼:美中貿易戰下的信用評級觀察
貿易戰的硝煙瀰漫,全球經濟板塊因此震盪。在這場由兩大經濟體主導的較量中,信用評級機構扮演著重要的觀察者角色,他們的判斷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 標準普爾(S&P)作為全球領先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對美中貿易戰的影響有著獨到的視角。 他們認為,至少在短期內,這場貿易衝突不太可能直接撼動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主要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 這乍聽之下似乎與直觀感受相悖,畢竟貿易戰對經濟活動的衝擊不容小覷。 然而,標普的觀點建立在其對信用評級框架的深入分析以及對當前局勢的審慎評估之上。
標普的定海神針:為何短期內評級不受影響?
信用評級並非僅僅反映短期的經濟波動,它更側重於國家或企業長期的償債能力與意願。 標普全球首席主權分析師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評級具備一定的抵禦壓力的能力。 這意味著,即使面臨貿易戰帶來的挑戰,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體量和韌性,使其在短期內仍能維持現有的信用水平。
此外,標普在對一個國家進行信用評級時,會綜合考量多個因素,包括經濟風險、行業風險、政府支持的可能性以及特定的證券分析等。 對於美中這樣的大型經濟體而言,其經濟結構和體量使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貿易戰的衝擊,不至於立即觸發信用評級的下調。 標普對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維持在AA+的穩定展望,而中國的評級為A+。 他們認為,這兩個國家目前的評級仍有一定空間來應對當前的壓力。
風暴中的脆弱者:誰更容易受到貿易戰的衝擊?
雖然標普認為美中兩國的信用評級在短期內相對穩固,但這並不代表貿易戰毫無影響。 實際上,受影響的群體可能集中在較貧窮或已經面臨降級警告的國家。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對特定商品的出口依賴度高,一旦這些商品受到關稅或貿易壁壘的衝擊,其經濟收入將直接銳減,償債能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進而可能導致信用評級被下調。
標普也更擔心貿易戰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例如石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下跌。 對於那些以大宗商品出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國家而言,這將是嚴重的打擊。 此外,如果貿易戰蔓延至歐洲,對歐盟國家徵收關稅,歐洲的信用評級也可能面臨壓力。 這凸顯了全球經濟體之間的相互連結性,一場看似是雙邊的貿易衝突,可能引發全球性的連鎖反應。
信用評級的深層考量:超越關稅的因素
決定美國和中國信用評級的因素,並非僅僅取決於關稅持續的時間。 標普的分析師指出,更重要的是是否存在其他更意想不到的衝擊,以及中國為抵消關稅衝擊所採取的刺激措施力度。 這意味著,評級機構會密切關注貿易戰之外的潛在風險,例如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金融市場波動等,這些都可能對國家的信用狀況產生影響。
同時,中國政府採取的經濟刺激措施,例如財政支出或貨幣政策調整,能否有效緩解貿易戰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是標普評估的關鍵因素。 如果這些措施得力,能夠保持經濟增長動能,則有助於維持現有的信用評級。
歷史的迴響:借鏡過往的信用評級事件
回顧歷史,標普曾在2011年將美國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 當時的背景是美國國會因提高債務上限而陷入僵局,引發了市場對美國償債能力的擔憂。 這一次的貿易戰雖然也帶來不確定性,但標普目前認為其對美國財政狀況的直接影響,尚不足以導致再次降級。 然而,標普也警告,龐大的債務水平和政治功能失調仍可能在未來引發信用評級的再次下調。 這提醒我們,即使是經濟強國,其信用評級也並非一成不變,國內的財政狀況和政治穩定性同樣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對於中國而言,標普自2017年以來也未曾下調其信用評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主要評級機構惠譽(Fitch)在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後不久,就下調了中國的評級。 這表明不同的評級機構可能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讀和評估,其評級方法和側重點也可能存在差異。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貿易戰之外的考驗
儘管標普認為美中貿易戰在短期內對兩國信用評級影響有限,但這場衝突的長期演變以及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貿易戰不僅是關稅的較量,更是技術、產業鏈甚至國家競爭力層面的博弈。 如果貿易戰持續升級,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重塑,對各國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標普也持續關注其他潛在風險,例如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走勢、歐洲經濟的穩定性等。 這些因素都可能在未來對全球信用狀況產生影響。 對於投資者而言,密切關注評級機構的後續評估和報告,理解其評級邏輯和考量因素,將有助於更好地判斷市場風險,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總而言之,標普對美中貿易戰短期內不影響兩國信用評級的判斷,是基於對當前情況和評級框架的綜合分析。 然而,這場貿易衝突的長期影響以及潛在的連鎖反應,仍然是值得持續關注的焦點。 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下,信用評級機構的專業判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觀察視角,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潛在的風險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