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標普:無礙兩國信評

貿易戰的迷霧:標普如何看待美中信用評級的短期未來

風暴中的穩定:標普的初步判斷

當全球目光聚焦於中美貿易爭端日益升溫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提出了其獨到的見解。他們的首席主權分析師指出,儘管貿易戰硝煙瀰漫,但短期內對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主要經濟體的信用評級影響可能有限。這項判斷無疑給緊張的國際財經局勢帶來了一絲喘息的空間,也讓許多擔憂國家信用基礎動搖的市場參與者暫時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國家會因此受到衝擊。標普的分析進一步表明,貿易戰的影響更可能集中在那些經濟體量較小、抵禦外部風險能力較弱的國家,以及那些本身信用評級已經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的國家。這形象地描繪了貿易戰的傳導路徑:如同一塊石頭投入湖中,漣漪首先影響的是近岸的小舟,而遠離中心的巨輪則相對穩定。

巨輪的根基:美中現狀與潛在風險

要理解標普為何對美中兩國的短期信用評級保持相對樂觀,需要審視這兩個經濟體目前的基礎。對於美國,標普在全球貿易關稅宣布前不久重申了其AA+的主權信用評級,並給予「穩定」的展望。 儘管如此,標普也點出了美國信用評級的關鍵弱點,包括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100%的政府債務水平,以及佔GDP 6%-7%的財政赤字。 同時,美國總統的貿易政策和其他決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被視為潛在的風險因素。 標普自2011年將美國評級從AAA下調至AA+後,至今未再下調過。

對於中國,標普則自2017年以來未下調過其信用評級。 儘管同業惠譽(Fitch)在美國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就將中國評級下調了一個級別,但標普的分析師認為,中美兩國的評級「還有空間」。 這是否意味著兩國的經濟體量和現有基礎足以消化短期的貿易衝擊?這也是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

潛藏的暗流:市場預期與長期擔憂

儘管標普在短期內保持穩定判斷,但市場的反應可能預示著更深層次的擔憂。標普利用信用違約掉期市場數據建立的模型顯示,投資者目前對美國和中國的信用評級有著較為悲觀的預期。模型預計美國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五個級別,而中國的A+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三個級別。 這種市場預期與標普短期判斷之間的落差,反映了對貿易戰可能帶來的長期經濟影響和不確定性的擔憂。

標普全球董事總經理Roberto Sifon-Arevalo指出,在貿易壓力時期開始時,人們會聯想到新冠疫情,思考這是否會引發另一場全球性危機。然而,當深入分析傳導渠道後,問題的關鍵在於貿易戰是否會顯著改變全球主權國家的信用狀況。 對於美中兩國而言,決定其評級的關鍵不僅在於關稅持續多久,更在於是否會出現其他意想不到的衝擊,以及中國將採取多少刺激措施來抵消關稅的影響。

標普更為擔心的,是貿易戰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例如石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下跌。這對許多以大宗商品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國家將產生顯著衝擊。 此外,如果美國進一步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例如歐盟國家加徵關稅,歐洲的評級也可能面臨壓力。 這種連鎖效應的擔憂,揭示了貿易戰並非僅僅是美中兩國之間的問題,其影響範圍廣泛且深遠。

脆弱的連結:受影響最深的國家

正如標普所預警的,貿易戰的短期影響最有可能集中在較貧窮的國家和那些已經受到降級警告的國家。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對外部市場依賴度高,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貿易流量的減少、全球需求的疲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都可能對這些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償債能力造成直接衝擊。斯洛伐克和埃及的評級展望已經被調低,這或許就是貿易戰「漣漪效應」的初步體現。 這也提醒我們,全球經濟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摩擦,最終會波及到處於體系邊緣的較弱參與者。

未來的變數:政策應對與意外衝擊

儘管標普認為短期內美中信用評級不會受到直接衝擊,但這並不代表高枕無憂。未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的應對以及是否會出現新的意外衝擊。對於美國而言,其高企的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本身就是信用評級的潛在風險,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加劇或長期化,可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壓力,進而影響財政狀況。此外,國內政治因素,如債務上限問題,也可能對信用評級產生影響。

對於中國而言,其政策選擇,特別是刺激措施的力度,將是抵消關稅衝擊的關鍵。然而,過度的刺激措施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例如債務增加和資產泡沫。貿易戰也可能促使中國加速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這將是一個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過程。

總之,標普關於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影響美中信用評級的判斷,是基於對當前經濟基礎和抵禦能力的評估。然而,貿易戰的長期影響、潛在的連鎖反應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意外衝擊,都為全球經濟和各國信用評級帶來了不確定性。這場貿易戰的迷霧尚未散去,其最終的影響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回味與警示:誰是貿易戰的真正受害者?

標普的分析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視角:在看似勢均力敵的貿易較量中,最脆弱的國家往往首當其衝。這場貿易戰不僅是大國之間的博弈,更是一場對全球經濟體系韌性的考驗。當大國之間的摩擦影響到全球供應鏈、貿易流量和金融市場時,那些經濟基礎薄弱、依賴外部支持的國家將承受更大的壓力。這提醒我們,全球合作與協調的重要性,以及在解決國際爭端時,不應忽視對全球經濟體系中較弱環節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