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近來因關稅政策的劇烈波動而動盪不安,投資人神經緊繃,深怕一不小心就踩到「關稅地雷」。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盛集團高層對市場前景的看法,無疑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究竟,在關稅混亂之後,金融市場是否能如高盛所料,逐步回歸平靜呢?這牽涉到錯綜複雜的經濟、政策與市場因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關稅風暴下的市場震撼
想像一下,一片原本風平浪靜的海洋,突然被強風吹襲,巨浪滔天。過去一段時間的全球金融市場,正如同這片風暴中的海洋。各國間的貿易摩擦升溫,關稅壁壘隨之而起,猶如一道道突如其來的巨浪,不斷衝擊著市場的穩定。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便指出,關稅等不確定因素的持續惡化,可能導致企業併購、新股發行等資本市場活動放緩。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前景不明朗的環境下,企業的投資決策會趨於謹慎,市場的風險偏好也會隨之降低。
高盛的「平靜」預期:基於何種考量?
然而,高盛也對市場的未來抱持著較為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儘管目前市場處於混亂狀態,但最終會趨於平靜。這種判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對市場運作邏輯和政策演變的一些基本假設。
首先,從市場的內在韌性來看,金融市場具備自我調節的能力。儘管短期內會因外部衝擊而劇烈波動,但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參與者會逐漸消化新資訊,重新評估風險,並調整投資策略。這種適應性有助於市場在混亂後逐步恢復平衡。
其次,高盛或許預期政策層面最終會走向明朗。蘇德巍提到,人們總需要交易、集資,只是要調整預期,所以最終政策會更明朗。這暗示著高盛認為,儘管目前的關稅政策充滿變數,但長期來看,各國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和全球貿易秩序,可能會尋求某種形式的妥協或穩定機制。政策的明朗化將極大地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為投資人提供更清晰的方向。
再者,高盛的分析可能也考慮到了市場對「壞消息」的消化程度。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關稅衝擊後,市場對相關風險已經有了一定的預期。這意味著,即使未來仍有關稅方面的負面消息傳出,其對市場造成的額外衝擊可能相對有限,甚至可能出現「利空出盡」的情況。
關稅衝擊的層層影響:不僅僅是貿易本身
關稅的影響絕不僅限於進出口貿易數據本身,它會像漣漪一樣擴散到經濟的各個層面。高盛的研究深入探討了關稅對美國經濟和企業的具體影響。
例如,高盛指出,關稅如同加稅,會收緊金融條件並增加企業不確定性。對於依賴進口原材料的行業,關稅直接導致生產成本飆升,部分企業可能無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面臨停產或裁員風險。汽車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便是受影響較大的例子,其生產成本增加可能佔到營業利潤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超過100%。對於從特定國家採購原材料的企業,面臨25%或更高的關稅,可能導致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生產成本上升5-15%。
美國出口企業也面臨挑戰,海外報復性關稅和競爭對手的低價傾銷使得其出口受阻,農業、電子、運輸設備等行業都受到影響。如果他國限制稀土出口,依賴稀土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等將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
此外,高盛的調查發現,約一半的分析師認為貿易戰將導致生產中斷和裁員。這都說明了關稅對實體經濟的廣泛而深入的衝擊。
對於金融市場而言,關稅不確定性也直接影響著股市的表現。高盛曾下調標普500指數的增長預期,理由就是川普關稅的不確定性和其他經濟增長因素。他們認為,關稅的稅收效應、不確定性升高以及金融條件收緊,都會導致企業盈利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放緩。高盛也曾指出,標普500指數的收益預測面臨關稅帶來的關鍵風險。
影響股市的複雜機制
關稅對股市的影響是複雜且多面向的。高盛分析認為,這包括直接影響中國出口商的收入、間接波及全球和中國經濟成長、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關稅成本向終端消費者的傳導程度、中國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抵消措施,以及更廣泛的美中關係走向。
高盛的報告特別提到,約2%的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公司和1%的中國所有上市公司,其收入直接與美國市場相關。美國經濟學家預計,若沒有相應的政策應對,美國對中國商品有效關稅稅率若達到20%/60%,可能導致中國GDP增長降低0.7/2個百分點。
儘管關稅帶來負面衝擊,高盛也指出存在一些潛在的抵銷因素,例如關稅成本可能由生產者和最終消費者共同承擔,以及中國政府可能加大政策寬鬆力度。基於這些考量,高盛曾下調2025年MSCI中國指數的每股盈餘成長率,並調整目標本益比。
債券市場的反應與高盛的預測
關稅的不確定性同樣波及債券市場。高盛曾因關稅情況變得更糟而下修對美國公債殖利率的預測。他們認為,如果有效關稅稅率累計調升,可能助燃通膨,但也可能導致美國經濟減速,迫使聯準會重啟降息循環。這種情況下,對美債的需求可能增加,導致殖利率下降。
高盛策略師團隊認為,成長降溫的情緒終將主導市場,可能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下跌,因而調降了對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年底預測。
美元走向與不確定性
關稅的不確定性也影響著美元的走勢。高盛認為,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負面衝擊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明顯顯現。考慮到關稅的廣泛性和單邊性,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成為價格的接受者。如果供應鏈或消費支出短期內相對缺乏彈性,美元可能需要走弱。
此外,高盛也注意到過去幾年流入美國資產的私人資本現象可能出現轉變,這也是影響美元走勢的重要負面因素。大量槓桿投資者持有未對沖外匯風險的美國資產,意味著對沖比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即使目前持有的美國資產沒有出現非常活躍的輪換,未來的邊際需求也應該會轉變。
總結:混亂中的希望,但挑戰猶存
綜合來看,高盛認為關稅混亂後金融市場將回歸平靜的判斷,是基於對市場韌性、政策明朗化預期以及市場對風險消化的綜合考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的道路會一帆風順。關稅對全球經濟、企業盈利、金融市場以及匯率的影響是深遠而複雜的。儘管短期內的政策轉向可能帶來喘息空間,但長期的貿易關係演變和地緣政治風險仍然是不可忽視的挑戰。
投資人應當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和經濟數據的變化,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謹慎調整投資組合。在「關稅風暴」逐漸平息的過程中,市場或許會迎來更為穩定的時期,但潛藏的風險依然存在,唯有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在變動的市場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