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標示關稅價惹議 白宮怒批

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近日傳出計劃在商品頁面上額外展示因美國政府政策而產生的關稅成本,此舉迅速引發白宮的強烈譴責,稱其為「敵意且政治化的行為」。這場風波不僅凸顯了關稅政策對企業營運的影響,更暴露了企業與政府之間在經濟政策上的分歧與角力。

關稅的漣漪效應:消費者與企業的雙重壓力

近年來,美國政府對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尤其是針對來自中國的商品,部分關稅稅率甚至高達145%。此政策旨在提振美國本土製造業,平衡貿易逆差。然而,這項政策的影響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最終傳導至供應鏈的末端,讓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壓力。

對於零售商而言,增加的關稅成本直接衝擊其利潤空間。雖然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擁有更強大的議價能力和多元化的供應鏈,相對較能應對,但許多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的小型企業則面臨嚴峻挑戰。他們難以完全吸收額外的成本,只能選擇提高商品售價,將關稅負擔轉嫁給消費者,或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迫縮減規模甚至關閉。

有分析指出,受關稅影響,亞馬遜平台上部分商品的平均價格已出現顯著上漲。根據一家價格分析公司的數據,自關稅實施以來,部分商品價格平均上漲近三成,涵蓋電子產品、家居用品、服裝等品類。雖然亞馬遜官方對此數據準確性存疑,認為漲價商品數量佔比較小,且高平均漲幅可能源於少數高價商品的價格變動,但關稅導致成本上升是不爭的事實。為了維持競爭力,部分商家甚至開始囤積商品,試圖在成本上升前鎖定庫存。亞馬遜執行長也曾示警,高額關稅最終可能迫使第三方賣家將成本完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亞馬遜的策略考量:透明化與市場現實

在這種背景下,亞馬遜傳出計劃在商品頁面標示關稅成本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導,亞馬遜打算在商品總價旁清楚顯示關稅導致的額外費用。此舉的可能目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 透明化成本結構。透過明確標示關稅成本,亞馬遜可以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商品價格構成,以及政府政策對其購買力的直接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向消費者解釋為何某些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

其次, 緩解自身壓力並向政府施壓。如果消費者看到高額的關稅成本,可能會對關稅政策產生負面觀感,進而對政府形成壓力。這或許是亞馬遜作為大型企業,利用其平台影響力間接表達對關稅政策的立場。

第三, 應對市場變化。事實上,一些中資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已經開始在結帳頁面收取高額的「進口費用」。亞馬遜的舉動可能也是為了與這些平台保持一致,並在市場上更清晰地呈現價格構成。

然而,亞馬遜對此並未公開回應。不論動機為何,這一計劃無疑觸碰了敏感的神經。

白宮的強烈反應:政治化指控與潛在裂痕

亞馬遜計劃展示關稅後售價的消息一出,立即遭到白宮的強烈譴責。白宮新聞秘書稱此舉是「敵意且政治化的行為」。白宮方面質疑亞馬遜為何不在前一屆政府導致通膨高漲時採取類似行動,並暗示亞馬遜的行為可能與某些外部勢力有關聯。

白宮的強硬態度,反映了其不願看到關稅政策對消費者造成的負面影響被直接且公開地呈現。他們可能擔心這會削弱關稅政策的合理性,並引發民眾對政策的反彈。將亞馬遜的行為定調為「政治化」,試圖將焦點從政策本身轉移開。

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創辦人與現任政府之間曾有複雜的關係。雖然過去有過摩擦,但近期似乎有所緩和。亞馬遜此次的行動,有可能重新點燃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白宮的強烈反應,也顯示了其對亞馬遜這一潛在舉動的高度警惕。

未來展望:關稅、透明度與企業策略

亞馬遜是否會最終實施在商品頁面展示關稅成本的計劃,目前尚未確定。但這場爭議已經引發了關於關稅政策影響、企業社會責任以及資訊透明度的討論。

如果亞馬遜真的實施了這一計劃,可能會在短期內對其股價產生影響,如消息曝光後亞馬遜盤前股價一度下跌。但從長遠來看,此舉可能促使更多關於關稅政策成本的公開討論,並可能影響未來的貿易政策制定。

同時,這也對其他零售商產生啟示。在關稅成為影響商品價格重要因素的背景下,如何向消費者清晰地呈現成本構成,以及如何在政府政策和商業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所有零售商需要面對的課題。

總而言之,亞馬遜傳出計劃展示關稅後售價並遭到白宮譴責的事件,不僅是單一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衝突,更是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下,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企業營運以及消費者權益影響的具體體現。這場風波的後續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