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瑞首季盈利挫5% 再砍12億美元開支

營收寒流來襲:輝瑞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製藥巨頭輝瑞(Pfizer)近日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顯示,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5%,同時宣布將進一步削減12億美元的開支。這項消息不僅是財經數字的變動,更反映了全球製藥產業在後疫情時代所面臨的挑戰與轉型。曾經因新冠疫苗和口服藥而創下銷售奇蹟的輝瑞,如今正經歷著需求的降溫,這如同潮水退去,檢驗著這艘巨輪的應變能力。面對收入下跌的壓力,輝瑞正積極採取行動,試圖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盈利下滑的冰山一角:新冠產品需求驟減的衝擊

輝瑞第一季的財報數據顯示,淨利潤約為29.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同時,總收入為137.15億美元,按年下跌8%,略遜於市場預期。這項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新冠病毒藥物銷售大幅減少76%。回顧過去幾年,輝瑞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治療藥物Paxlovid在全球疫情高峰期間帶來了巨大的營收增長,甚至在2021年讓輝瑞成為首家銷售額突破千億美元的製藥商。然而,隨著全球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除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對抗疫產品的需求也隨之急劇下降,這直接衝擊了輝瑞的營收表現。

數據顯示,若剔除Comirnaty和Paxlovid合計71億美元的營收,輝瑞首季營收反而增長5%。這突顯了新冠產品銷售下降對整體營收的巨大影響。儘管如此,輝瑞調整後的每股盈利達到92美仙,高於市場預期的66美仙。這或許意味著在核心業務方面,輝瑞仍展現了一定的韌性,但整體盈利仍受到新冠產品需求降溫的拖累。

應對寒冬的策略:成本削減與業務重塑

面對營收壓力,輝瑞宣布將在2025年底前進一步削減銷售及行政開支12億美元,其中明年底前重組研究及架構估計可節省5億美元。這項大規模的成本削減計劃,旨在提升營運效率,並將節省下來的資金重新投入其他產品線。這顯示出輝瑞正在積極調整其營運模式,以適應後疫情時代的市場變化。

此外,輝瑞也在尋求透過新藥開發和併購交易來增加收入。過去,輝瑞曾利用新冠產品帶來的豐厚收入進行多項併購,以擴大其藥品種類。然而,新藥的開發需要時間和投入,而併購案也可能面臨監管的不確定性。例如,輝瑞以430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Seagen的交易,就曾受到歐盟的調查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壟斷審查。同時,一些近期收購的藥物,其銷售增長也不如預期。

挑戰與機遇並存:專利到期與新產品線的發展

除了新冠產品需求下降的衝擊,輝瑞還面臨著專利即將到期的壓力。一些被視為「搖錢樹」的產品,例如關節炎治療藥物Xeljanz等,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失去專利保護,這將對輝瑞的營收帶來進一步的影響。這種專利懸崖(patent cliff)是大型製藥公司經常面臨的挑戰,因為原先享有專利保護的藥物一旦專利到期,將面臨學名藥的競爭,導致銷售額大幅下降。

然而,危機也可能帶來轉機。輝瑞正積極投資於新的藥物研發管線,希望透過推出創新藥物來彌補現有藥物專利到期所造成的損失。儘管在減肥藥研究方面遭遇失敗,但輝瑞仍在其他領域進行研發,並尋求新的增長點。同時,透過精簡業務流程和自動化等方式,輝瑞也在努力提升其在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效率。

未來展望:在變動中尋求平衡

輝瑞首季盈利下跌及削減開支的行動,反映了全球製藥產業在經歷新冠疫情高峰後的調整。過去由新冠產品帶來的巨大紅利正在消退,製藥公司需要重新回到傳統的增長模式,依靠持續的研發創新和市場拓展來維持競爭力。

對輝瑞而言,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效應對新冠產品銷售下滑、專利到期等不利因素,同時加速新產品的開發和上市,並優化其營運效率。雖然當前的銷售情況可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疲軟,但業內分析認為,只要輝瑞在後續的藥物開發和收購計劃中取得成功,所面臨的衝擊並不會對其構成實質性威脅。這艘製藥巨輪正在經歷一場轉型,如何在變動的市場環境中尋求平衡,並重新找回增長動力,將是輝瑞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