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貿易的波瀾:德國候任總理對特朗普關稅的呼籲
全球經濟體系如同一張緊密編織的網,其中跨大西洋的貿易關係無疑是核心樑柱之一。然而,這根樑柱近年來屢受挑戰,尤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掀起的關稅風暴為甚。在這場風暴可能再度來襲的預期下,德國政壇一位重要人物的表態,再次將貿易自由化的議題推向風口浪尖。時值二〇二五年初,德國正處於政治變革的醞釀期,潛在的未來領導人對可能重返執政的特朗普及其標誌性關稅政策發出了明確呼籲。
這位發聲者,便是當時被視為德國候任總理的基民盟(CDU)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德國可能提前舉行大選、以及關於特朗普有望再次入主白宮的雙重預期下,梅爾茨在保守派聯盟的會議上及接受媒體採訪時,毫不諱言地表達了他對美國單方面徵收關稅的擔憂,並敦促特朗普「取消所有關稅」。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政策建議,更是對保護主義抬頭趨勢下,德國乃至歐洲對維護自由貿易原則的堅定立場宣示。
經濟逆風與關稅陰影
梅爾茨發出這一呼籲的背景,是德國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德國對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分析人士在二〇二五年初指出,美國可能實施的新一輪關稅對德國經濟構成重大打擊,甚至可能導致德國經濟連續第三年萎縮。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2017-2021),美國已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並多次威脅對歐洲汽車等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這些措施雖然部分後來得到豁免或調整,但已然對跨大西洋貿易造成了實際的摩擦和不確定性。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專家指出,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不僅會導致德國對美國等國的出口減少,還會因其他國家尋找替代出口市場而加劇國際競爭,使得德國商品在第三方市場上面臨更大壓力。此外,貿易戰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正在阻礙企業的商業投資,並可能導致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對於一個以汽車製造等產業為支柱的國家而言,一旦汽車關稅落地,其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二〇二四年,美國是德國商品的最大買家,佔其對外銷售總額的約10%,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七百多億歐元。這使得德國在貿易摩擦中尤為脆弱。
在這樣的經濟逆風下,梅爾茨及其領導的保守派聯盟在組閣談判中,將提振經濟作為核心議題。他們提出的經濟方案包括降低企業稅率、削減能源價格、遏制官僚主義、實行更靈活的勞動市場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德國的國際競爭力。梅爾茨認為,儘管德國自身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適應全球經濟的變化,但外部的關稅壁壘無疑加劇了這些挑戰。因此,取消雙邊貿易關稅,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可預測的國際貿易環境,被視為提振德國經濟、克服結構性困境的重要外部條件。
超越關稅:技術標準與貿易便利化
梅爾茨的呼籲並不止於單純的關稅取消。他進一步建議德國和美國「相互承認技術標準」。這點出了一個往往被關稅討論所掩蓋的重要貿易壁壘——非關稅壁壘,特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不同國家對產品安全、環境、健康等設定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如果不能相互兼容或承認,會顯著增加出口企業的成本和複雜性,其阻礙作用有時甚至超過關稅。
通過相互承認技術標準,可以簡化產品的檢測、認證和審批流程,降低重複測試和驗證的負擔,從而顯著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這對於高度技術化的德國出口產業而言尤為重要。梅爾茨提出這一建議,反映了他對促進貿易便利化、減少不必要的官僚主義的重視,也與他關於提升德國經濟競爭力的整體思路一脈相承。在一個日益複雜和相互連接的全球經濟中,協調和互認標準是深化經貿合作、釋放貿易潛力的關鍵。
跨大西洋關係的未來走向
梅爾茨對特朗普關稅的呼籲,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折射出對跨大西洋政治和安全關係未來走向的深層憂慮。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其單邊主義的貿易手段,嚴重衝擊了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多邊貿易體系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歐洲國家普遍認為,美國的關稅措施是對盟友的攻擊,削弱了跨大西洋的團結。
面對特朗普可能的回歸及其再次實施保護主義政策的可能性,歐洲領導人普遍感到不安。雖然德國和歐盟表示如果面臨不公平關稅,將會堅定地採取反制措施,但這種以牙還牙的貿易戰最終會損害雙方的利益。梅爾茨的呼籲體現了一種更具建設性的願景,即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例如重啟或達成新的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他表示,他希望與其他歐盟領導人協調對美政策,強調「歐洲是優先事項」。這表明,儘管面臨內部的經濟和政治挑戰,德國及歐洲仍然珍視與美國的關係,並希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處理分歧。
然而,歷史經驗表明,要說服特朗普放棄關稅工具並非易事。他的貿易政策 rooted in a belief that tariffs are an effective tool to protect美國產業、減少貿易逆差。即使在面對國際社會一致批評和全球股市震盪時,他也可能堅持其立場。這意味著,即使梅爾茨成為德國總理,他與可能再次擔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的博弈將是艱鉅的。歐洲必須同時準備好應對最壞情況(貿易戰升級)和爭取最好結果(談判解決)。
結論:在不確定中尋求穩定
德國候任總理梅爾茨在二〇二五年初對特朗普取消所有關稅的呼籲,精準捕捉了當時國際經貿環境的關鍵特徵:德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挑戰,而潛在的美國保護主義回潮加劇了外部風險。他的發聲不僅是為了德國自身的經濟利益,也是對維護開放、公平、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的堅守。通過強調取消關稅和相互承認技術標準,梅爾茨描繪了一條通向更順暢、更互利的跨大西洋貿易之路。
然而,這一願景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走向,以及歐洲各國能否在應對外部壓力時保持團結。在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的當下,跨大西洋貿易關係的穩定不僅關乎經濟繁榮,更是西方盟友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基礎。梅爾茨的呼籲,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圖景中,德國為維護這一重要關係所發出的希望之聲,提醒著各方合作而非對抗,才是應對當前複雜局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