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巨頭瘋搶算力資源!騰訊、阿里、字節跳動掀AI軍備競賽

科技巨頭的算力軍備競賽: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暗流湧動

在數碼經濟的浪潮中,算力已然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特別是隨著人工智慧(AI)和大模型技術的飛速演進。近期中國財經界傳出,三大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正暗中展開一場對高性能計算資源的「搶購」大戰。這不僅是一場關於晶片和伺服器的爭奪,更是對未來技術制高點和商業版圖控制權的激烈角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個GPU(圖形處理器)模組都價值千金,每一份算力都可能決定企業在AI時代的領先地位。

算力飢渴:需求井噴下的資源緊缺

AI技術的突破,尤其是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要極為龐大的計算能力。從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到字節跳動的「豆包」,再到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這些巨頭都在不遺餘力地投入資源研發和應用自有大模型。大模型的性能、迭代速度以及應用廣度,直接取決於其所能支配的算力規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對算力資源的渴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市場消息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對算力的需求出現了「搶購潮」。這背後有多重原因疊加:首先是各家公司自身業務發展,特別是大模型研發和雲服務擴張帶來的內生需求;其次是外部因素的緊迫性,例如輝達(Nvidia)作為高性能GPU的主要供應商,其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隨時可能面臨進一步的限制。輝達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H20晶片,雖然是目前在合法渠道上能買到的最先進用於大模型訓練的晶片之一,但也已被美國政府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需要許可證才能出口。這種不確定性驅使企業提前囤積資源,以應對未來的供應風險。

字節跳動的角色:從囤積者到供應商

在這場算力爭奪戰中,字節跳動扮演了一個特殊且關鍵的角色。據報導,字節跳動在去年囤積了大約10萬個GPU模組,這些資源的總價值估計高達千億元人民幣。 (2025-04-28) 字節跳動採購的GPU資源主要用於滿足其自身在大模型和雲服務等各項業務的需求。 (2025-04-28) 然而,由於其龐大的囤積量,部分資源也被用於對外售賣,成為其旗下「火山引擎」雲業務的重要增量營收來源。 (2025-04-28)

令人關注的是,市場傳聞今年第一季度,騰訊向字節跳動購買了價值約20億元人民幣的GPU算力資源,這些資源以輝達H20卡和伺服器為主。 (2025-04-28, 3) 騰訊旗下的AI應用「騰訊元寶」目前的更新就主要使用了來自字節跳動的算力。 (2025-04-28, 3) 此外,在今年第一季度「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爆紅之後,阿里巴巴據傳也向字節跳動下了GPU訂單。 (2025-04-28, 3)

這表明,儘管字節跳動一度考慮過停止對外出售算力,但出於對業務收入增長的要求,最終還是進行了部分出售。 (2025-04-28) 有字節跳動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去年底曾擔心囤積的GPU資源過多可能用不完,但沒想到像DeepSeek這樣的大模型應用爆紅,導致算力需求激增,甚至連一些性能並非頂尖的舊款顯卡都有人搶購。 (2025-04-28, 3)

巨頭的策略:內建與外購並行

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另外兩大巨頭,同樣對算力有著巨大的胃口。消息指出,去年第一季度,包括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中國企業,總共向輝達下單了至少160億美元的H20晶片。 (2025-04-28, 5)

騰訊加大算力投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升其龐大C端用戶應用的使用體驗。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騰訊旗下應用頻繁出現卡頓或伺服器繁忙,將直接導致用戶流失。 (2025-04-28, 6) 因此,對算力的持續投資是確保用戶體驗和維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阿里巴巴同樣在大模型領域積極佈局,其對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DeepSeek的成功刺激了市場對算力的追逐,促使阿里也加入了向字節跳動採購算力的行列。 (2025-04-28)

這三家巨頭的策略顯示,面對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和潛在的供應風險,他們採取了內建與外購並行的策略。一方面,透過巨額投資直接向晶片廠商採購,建立自己的算力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通過相互之間或與其他擁有閒置算力資源的機構進行交易,靈活調配和獲取所需的計算能力。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應鏈的壓力,但也凸顯了當前市場算力資源的緊缺狀況。

算力軍備競賽的深層影響

這場由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引領的算力軍備競賽,不僅僅是企業層面的競爭,更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和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它加速了中國本土算力產業的發展。面對外部供應的不確定性,中國企業會更加重視自主研發晶片、伺服器和相關軟硬體技術。雖然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尚需時日,但市場的巨大需求和巨頭的巨額投入將極大地推動本土產業的進步。

其次,算力成為新的戰略資源。如同過去的土地、能源一樣,算力正在成為決定企業乃至國家在數字時代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誰掌握了更強大的算力,誰就更有可能在AI、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取得突破,佔領未來產業的制高點。

第三,這場競爭也可能引發新的市場生態變化。擁有大量算力資源的企業,例如字節跳動,可以將算力作為一種商品對外出售,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這可能導致算力服務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也可能加劇市場的集中度。

然而,這場競賽也存在潛在的風險。巨額的算力投入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可能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同時,過度的囤積如果與實際需求不匹配,也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此外,對外部晶片供應的高度依賴仍然是一個挑戰,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隨時影響晶片的獲取。

未來展望:算力基礎設施的重塑

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算力的爭奪仍將持續。隨著AI技術的持續演進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對更高性能、更具效率的算力需求只會增加。這將推動晶片技術的進步、計算架構的創新以及算力調度技術的發展。

對於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巨頭而言,如何在滿足自身業務需求的同時,合理規劃算力資源的投入和使用,降低供應風險,並在算力服務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機會,將是其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政府層面也可能會出台相關政策,引導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保障國家數字經濟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這場圍繞算力的較量,是中國科技巨頭在AI時代轉型升級的縮影。它不僅揭示了當前AI發展對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也預示著一個以算力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新時代正加速到來。未來,誰能更有效地獲取、管理和運用算力資源,誰就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