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引爆!日股4連漲、台股重返2萬點大關

金融市場如同潮汐,永不停歇地波動,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近日,亞太區的兩個重要市場——日本股市與台灣股市——便各自上演了引人注目的行情,為這幅變幻莫測的國際財經圖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日經指數寫下連四個交易日上漲的紀錄,單日收盤勁揚134點;而台灣加權指數也不落人後,昂首重返投資人高度關注的兩萬點大關。這兩地的市場表現,不僅是數字的跳動,更折射出複雜交織的全球經濟脈動與區域特有的動能。

櫻花樹下的揚升旋律

東京股市的連日上漲,像是在櫻花季節裡奏響了一曲輕快的揚升旋律。日經平均指數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高,並且在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時增加了134.25點,來到35839.99點。這四個交易日的持續推進,顯示了市場累積了一定的買盤動能。在此之前,日經指數甚至一度在盤中觸及更高的位置,短暫回到了36000點整數關卡之上。儘管盤中遇到獲利了結的賣壓,導致漲幅收斂,但連續上漲的格局本身就是市場信心的一種體現。

驅動這波上漲的力量可能來自多個方面。全球市場氛圍的回暖是一個重要背景,特別是如果前一個交易日歐美股市表現強勁,往往會提振亞洲市場的開盤情緒。日圓匯率的波動也常是影響日股的重要因素,若日圓走貶,有利於日本出口企業的獲利,進而推升相關類股股價。此外,特定的產業或企業財報、或是市場對某些結構性改革的預期(例如運輸設備股的重組預期)也可能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進而帶動指數上漲。海運股和銀行股在近期也有不錯的表現,這可能與全球貿易活動的變化或利率政策預期有關。日股重返先前因全球關稅戰開打而失守的水平,或許也反映出市場對貿易前景的擔憂有所緩解。這種種因素交織,構成了日經指數連日揚升的動力。

玉山之巔的重聚

相較於日股的連續小跑,台股重返兩萬點大關則更具里程碑意義。台灣加權指數收盤時站上20034點,上漲了161.07點,這不單單是一個數字,更是市場心理與資金動能的集中體現。台灣加權指數的計算方式以市值加權為主,這意味著大型權值股的表現對指數影響巨大。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在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與AI相關的半導體及零組件供應商訂單暢旺、獲利能力強勁,成為推升台股的重要引擎。龍頭企業台積電的股價走勢,更是對加權指數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歷史上,台股萬點關卡曾是投資人心中的一個重要甚至帶有幾分恐懼的門檻。在2019年之前,萬點行情出現過多次,但往往未能持久。然而,自2019年後,尤其是在全球量化寬鬆以及台灣企業在全球變局中展現韌性之後,台股的萬點成為常態。如今,兩萬點不僅是歷史的新高區域,也標誌著市場總市值的顯著擴張。除了企業獲利基本面強勁外,近年來各種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散戶資金投入股市,也為市場提供了充沛的流動性,有助於推升指數。儘管在重返兩萬點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震盪或壓力,但市場對於突破此關卡,投顧業者認為是「順理成章」之事,反映了對後市的補漲預期,尤其是在本月稍早經歷過一些修正之後。

亞太雙雄的共振與獨白

日股的連續上漲與台股重返兩萬點,雖然是各自市場的表現,但也存在一些共振的因素。全球經濟前景、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以及國際貿易局勢的變化,都是同時影響這兩個市場的重要外部變數。例如,市場對美國聯準會降息的預期變化,或是關於中美貿易關係的最新消息,都可能牽動投資人的情緒和資金流向。當市場普遍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樂觀,或是風險偏好提升時,資金往往會流向股市,推升主要指數。

然而,日股和台股也有其獨白的時刻,受到各自內部因素的主導。日本市場可能更關注日圓匯率、日本央行的政策走向、國內企業的治理改革以及消費支出的復甦情況。而台灣市場則高度聚焦於全球科技產業的景氣循環、半導體供應鏈的變化、兩岸關係的緊張程度以及國內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例如,AI概念股的表現對台股的影響力,可能遠高於對日股的影響。而日圓的波動對日本汽車、機械等出口產業的影響,也非台股所能比擬。因此,觀察這兩個市場,既要看到全球趨勢的共性,也要理解其各自獨特的驅動因素。

潮起潮落間的投資哲學

日股的連日上漲和台股重返兩萬點,再次提醒我們金融市場的波動性與機遇並存。對於投資人而言,短期的指數漲跌固然吸引眼球,但更重要的在於理解其背後的邏輯與趨勢。日股的連續上漲可能代表市場對某些產業或經濟數據的積極反應,但也需留意在連續上漲後可能面臨的回檔壓力。台股站上兩萬點是一個振奮人心的里程碑,但這也意味著市場處於相對高的位置,投資人需要更審慎地評估風險,避免盲目追高。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台股能從過去的萬點天險,演變成如今的兩萬點日常,反映了台灣經濟結構的轉變以及在全球科技浪潮中的地位提升。日股在經歷了長期的低迷後,近年來也展現出新的活力,重返甚至超越過去的泡沫時代高點,這與日本企業的轉型努力以及全球資金的重新配置有關。在這些市場的潮起潮落間,投資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是側重長期價值投資,關注企業的基本面與產業前景;還是偏向技術分析,捕捉短期的市場波動;或是透過分散投資,降低單一市場或個股的風險。無論哪種策略,深入研究、保持理性、並隨時關注宏觀經濟與產業的變化,都是應對市場波動、把握投資機會的關鍵。

繪就未來市場的圖景

日股連四升與台股返兩萬關,為亞太區的財經景觀增添了亮色。這些市場的表現,是全球經濟複雜系統中的一部分,受到無數因素的牽引。科技進步、地緣政治、貨幣政策、通膨壓力、企業盈利乃至投資人情緒,都在共同繪製著未來市場的圖景。日本市場的穩健推進,可能預示著全球資金對成熟市場的信心仍在;而台灣市場的強勁表現,則凸顯了其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市場的旅程從不平坦,漲幅之後可能伴隨著調整,樂觀情緒中也潛藏著風險。未來的關稅政策走向、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前景、以及潛在的黑天鵝事件,都可能隨時改變市場的風向。然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構成了金融市場的挑戰與魅力所在。日股與台股的最新表現,為全球投資人提供了一個觀察亞太經濟活力的視窗,也再次印證了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具備韌性與創新能力的市場,方能在潮起潮落間持續前行,描繪出更為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