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連4漲!台股強勢重返2萬點大關

瞬息萬變的國際財經市場,總是在挑戰著投資者的心臟強度。近期,亞洲股市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其中,日本股市寫下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的紀錄,日經指數勁揚134點,展現強勁的韌性;與此同時,台灣股市也傳來捷報,加權指數成功站回具里程碑意義的兩萬點大關。這兩大亞洲經濟體的股市同步走強,背後究竟蘊藏著哪些驅動力?又預示著什麼樣的市場前景?

乘風破浪的亞洲股市

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亞洲股市近期卻普遍展現出回穩甚至上揚的態勢。儘管面臨貿易緊張局勢、通膨壓力以及各國貨幣政策調整等挑戰,部分亞洲市場仍能逆勢上行。這種相對強勁的表現,一方面得益於區域內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球資金對於亞洲市場特定板塊或國家的青睞。新加坡股市因其貿易盈餘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擔憂成為關稅目標的壓力較小,加上銀行業績正面,表現相對穩健。而本文聚焦的日本和台灣股市,其各自獨特的上漲動能,更是勾勒出當前亞洲市場複雜而 intriguing 的圖景。

櫻花下的堅韌漲勢:日股四連揚

日本股市,特別是日經225指數,近期成功實現了連續四個交易日的上漲,最新一個交易日更是上漲了134.25點,收在35839.99點。這波漲勢不僅收復了部分失地,甚至已重返4月初美國開打環球關稅戰前的水平。日股的這份堅韌,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有多重因素支撐。

首先,企業層面的積極動態提供了直接的推動力。例如,豐田汽車透露將投資其零件供應商豐田自動織機的消息,帶動了汽車股的大幅上漲,豐田自動織機的股價甚至觸及漲停限制。此外,一些公司如Daiwa證券和營建機械製造商小松(Komatsu)也宣布了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計畫,這類提升股東價值的行動往往能提振市場信心,吸引買盤。

其次,宏觀層面的利好因素也在逐漸累積。儘管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仍有擔憂,但圍繞貿易摩擦的擔憂情緒正在緩解,這被視為日股上漲的關鍵變數。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對話,以及市場傳出中方可能調降部分美國商品關稅的消息,都被市場解讀為緊張態勢有所緩和的信號,有助於支撐市場信心。特別是此前對日股造成壓力的「對等關稅」擔憂,在情勢軟化後,日股開始有望走出獨立行情。

再者,更為結構性的變化正在為日股提供長期支撐。日本經濟正經歷從通縮走向通膨的轉變,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連續兩年超過日本央行的目標水平。強勁的工資增長勢頭預計將持續,帶動國內購買力,形成良性循環,這將支持日本經濟的復甦和企業盈利增長。企業改革也在提升股東價值,增加日股的吸引力。同時,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通膨等國際大環境因素,為日本製造業和科技業帶來新的機遇,工廠訂單來到1991年以來的新高。這些結構性因素讓市場對日本的信心更為紮實,不僅僅是依賴政策加持。

雖然日股交易有七成來自外資,且外資買進日股時常伴隨作空日圓以對沖匯率風險,導致日圓貶值與股價上漲形成循環。然而,近期日圓匯率的走勢,以及美國經濟前景的變化,都可能影響這一循環。儘管如此,基於基本面改善、企業改革和晶片產業復興等因素,許多分析認為日股在2025年的前景仍然亮麗。

穿越萬重山:台股重叩兩萬大關

台灣股市在近期也迎來了激勵人心的時刻,加權指數成功重返兩萬點大關。對於許多投資者而言,兩萬點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卡,標誌著市場信心的回升和多頭氣勢的增強。台股此次站回兩萬點,同樣是多重利好因素疊加的結果。

最直接的催化劑來自於美股的強勁表現。在美股科技股強勢走揚、主要指數全面收紅的激勵下,台股重拾多頭氣勢,開盤便跳空上漲,順利站回兩萬點。美股的走勢,特別是科技股的表現,對以科技產業為重的台股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此外,外部不確定性的緩解也為台股上漲提供了空間。美國財長關於與中國緊張情勢將逐步降溫的談話,以及市場傳出對中國關稅可能調降的消息,都為台股帶來反彈動能。雖然中美貿易關係仍然存在變數,但任何緩和跡象都能提振市場情緒。

從籌碼面來看,外資結束了連續八週的賣超,轉為買超,這對於台股而言是個重要的積極信號。外資的買盤往往能為市場注入活水,推升指數。同時,新台幣的連續四週升值,也有助於緩解外資的賣壓。投信則在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下,持續扮演市場買超的主力。融資持續減碼,來到波段新低,而融券則在部分公司強迫回補後開始回溫,但主要仍是來自ETF的套利鎖單。

從產業結構來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韌性是支撐台股的重要基石。儘管短期內可能受到關稅風暴的影響,但半導體產業在台股的市值和成交值中佔據超過四成,其長期競爭力依然強勁。一旦晶片課稅問題明朗化,台股後市依然可期。在輝達新產品傳出提前生產的利好消息下,AI概念股近期表現強勢,成為盤面資金關注的焦點。鴻海、廣達、台達電等電子權值股的領漲,更是直接推升了指數。

與其他主要市場相比,台股在近期反彈中的表現也相對出色。從4月9日至4月25日,台股的反彈幅度高達14.27%,領先納斯達克、費半指數、日股、韓股、港股等主要市場。這顯示出台股在經歷修正後,具備較強的恢復能力和補漲空間。儘管目前成交量偏低,且本周面臨勞動節假期和美國重要經濟數據及科技巨頭財報公布等變數,分析師仍認為台股短期內有回補先前跳空缺口的機會,技術面上攻動能仍在。

動力何來?探討市場驅動因子

觀察日股和台股近期的表現,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驅動因子,但也存在各自獨特的動力。

共同點在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兩者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跡象是近期市場情緒回暖的關鍵因素之一。儘管這種緩和可能只是階段性的,但其對市場信心的提振作用不容忽視。此外,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AI相關領域的進展,對日本和台灣的股市都帶來了機會,因為兩者都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兩者也各有其獨特的上漲邏輯。日股的上漲更受益於其國內經濟結構性的改善和企業改革的推進。從通縮走向通膨、工資增長帶動內需、以及供應鏈重組帶來的製造業回溫,這些因素為日股提供了更為紮實的長期基礎。企業通過股票回購等方式提升股東價值,也增強了市場吸引力。

台股的上漲則更與其高度集中的科技產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的表現緊密相關。美股科技股的漲勢直接傳導至台股,權值股的表現成為推升指數的關鍵。外資態度的轉變以及新台幣的走勢,對台股的資金流動和市場情緒影響較大。

前瞻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雖然日股和台股近期表現亮眼,但未來的道路並非一片坦途。國際財經市場依然充滿變數。

對於日股而言,雖然結構性改革帶來了樂觀前景,但全球經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日本央行未來政策走向等因素仍需密切關注。外資動向以及日圓匯率的波動,也可能對股市產生影響。

對於台股而言,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於中美貿易關係,特別是美國可能對中國半導體產品加徵新一輪關稅的影響。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任何相關政策變動都可能對市場造成衝擊。此外,全球需求變化、產業競爭以及國內政治經濟狀況,也是影響台股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分析師建議投資者應保留一定的現金部位,以因應潛在的修正風險,並將其視為逢低布局的良機。

然而,挑戰中也蘊藏著機遇。全球產業鏈的重塑可能為日本和台灣的製造業和科技業帶來新的訂單和發展空間。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將持續為相關企業帶來增長動能。如果全球通膨能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央行未來可能會有降息空間,這將為股市提供流動性支持。

浪潮之後的省思

日股的四連揚與台股重返兩萬點,是近期亞洲股市一抹亮麗的風景。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市場信心、企業活力和結構性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日股展現了其在經歷長期盤整後的復甦潛力,得益於國內改革和國際環境的雙重利好。台股則再次證明了其科技產業的強勁韌性,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

這波漲勢提醒我們,即使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時刻,依然存在著結構性的投資機會。然而,投資永遠伴隨著風險,市場的短期波動和長期趨勢都受到複雜因素的影響。對於投資者而言,深入理解個別市場的驅動因素、評估潛在風險與機遇、並採取審慎的策略,是 navigate 當前國際財經浪潮的關鍵。日股和台股的故事,是亞洲市場 dynamic 的一個縮影,它們的下一步走勢,將繼續牽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