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推出全新危疾保障計劃 提供領先年度賠償 守護收入穩定

引言
近年香港與澳門居民對危疾保障的需求顯著提升,尤其關注長期治療導致的收入中斷風險。根據宏利最新調查,39%港人擔憂罹患危疾後失去賺錢能力[3][4],反映市場亟需能兼顧醫療開支與收入替代的保險方案。2025年4月28日,宏利宣布推出「宏健守護危疾入息保障」及「宏伴護航危疾入息保障」兩款全新產品[1][2],以行業領先的年度賠償機制填補傳統危疾保險缺口。本文將剖析其設計特點、市場定位及對投保人的實際價值。

產品核心設計:從單次賠付到持續支援

「宏健守護」的多維度覆蓋
涵蓋121種危疾及疾病[3][5],突破業界常見的單次賠付模式,首創針對突發性心臟病/中風的持續治療保障[2]。當受保人完成嚴重危疾理賠後,若需進行指定複雜手術(如冠狀動脈搭橋術或頸動脈支架植入),每次可獲高達名義金額100%的額外賠償[2][3]。此設計直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反覆手術的痛點,例如急性心肌梗塞後的血管重建需求。

「宏伴護航」的精準核保策略
聚焦癌症、心臟病及中風三大高發重症[4][5],採用簡化健康問卷——僅需回答三條問題即可完成核保[3][4]。此機制大幅降低投保門檻,特別適合亞健康族群或既往症患者。例如糖尿病前期人士若未出現器官損傷症狀,仍可能通過快速核保程序獲得基礎保障。

財務安全網建構:從治療費用到收入替代

傳統危疾險多側重一次性給付醫療費用,而新計劃強化收入替代功能。以月入5萬港元的受保人為例,「宏健守護」提供長達12個月的月度賠償金(按名義金額比例計算)[1],有效緩解化療期間無法工作的薪資損失。調查顯示超過四成受訪者低估康復期所需財務準備[4],此類分期給付機制可避免理賠金遭短期耗盡。

針對癌症標靶藥物等長期支出,「宏伴護航」設有年度續期理賠條款。若受保人在首次確診後五年內復發或轉移惡性腫瘤,可再次申領全額基本保額(須符合醫學定義)[^注1]。這種動態調整模式更貼近現代癌症慢性病化的治療趨勢。

市場定位分析:分層滿足差異需求

兩款產品形成互補矩陣:「宏健守護」面向追求全面保障的中高收入家庭(家庭月入≥3萬港元的主要客群)[4];「宏伴護航」則鎖定預算有限但亟需基礎防線的青年族群。值得關注的是其豁免保費條款——確診特定早期疾病(如原位癌)後即可免繳後續保費且維持終身保障範圍[^注2],此舉降低客戶中途退保風險。

比較同業產品可見創新亮點:友邦「多重智倍保」雖提供最多7次癌症理賠,但未整合收入替代機制;安盛「康諾系列」雖含住院現金津貼卻限於住院期間給付。「雙軌制」(即醫療費用+收入補償)使宏利新方案在功能性上更具競爭優勢。

結論
面對人口老化與醫療通脹雙重壓力,「雙險組合」重新定義了危疾保險的角色——從被動支付工具轉型為主動財務管理系統。特別是將突發心血管事件的多次手術納入承保範圍(參見PR Newswire報導內容) [2],顯示產品開發已進入精準醫學驅動階段。未來發展應關注跨國醫療數據整合與AI核保定價技術應用方向延伸其服務邊界。(全文約850字)

*^注1:* 具體條款以正式保險合約為準,復發定義通常包含病理學證據確認之新病灶
*^注2:* 豁免條件適用於部分早期嚴重病況,詳情參閱計劃書附錄B章節

“`markdown

“`

資料來源:

[1] www.manulife.com.hk

[2] www.prnewswire.com

[3] finance.mingpao.com

[4] www.aastocks.com

[5] www2.hkej.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