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衝擊金融業!大和證券上季獲利暴跌24%

潮水退去的時刻?大和證券上季獲利縮水的警訊

在全球金融市場變動不居的浪潮中,即便是行業巨頭,也難免遭遇逆風。日本第二大證券公司大和證券(Daiwa),近期公布了截至今年三月底的第四財季業績,數據顯示,其淨利潤出現了顯著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了逾四分之一。這一消息,不啻為市場投下了一顆小石子,引發了對於券商業務韌性及未來走向的探討。儘管全年度業績依然亮眼,但季度表現的疲軟,或許正預示著某種趨勢的變化,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冰冷的數字:上季財報速覽

攤開大和證券最新的財報,最引人注目的數字莫過於那道向下的箭頭。截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第四財季,大和證券實現的純利為二九九點五四億日圓。相較於前一年同期,這個數字銳減了二四點三五個百分點。若進一步觀察與上一季度相比的數據,跌幅更為驚人,達到三五點七六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無論是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與前一個季度相比,大和證券的盈利能力都在這短短三個月內遭遇了不小的挑戰。

營收方面也呈現下滑。同一季度內,大和證券的營業額為三四五五點七七億日圓,較去年同期減少了七點一一個百分點。 不過,在收入減少的同時,經營溢利卻逆勢上揚,達到五二九點一六億日圓,按年增長了一二點四個百分點。 這組矛盾的數字,似乎在訴說著營運效率的提升,或是成本控制的得力,但最終淨利潤的下滑,仍顯然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強烈衝擊。

光譜兩端:季度下滑與年度增長的對比

然而,將視角拉寬至整個財政年度(截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畫面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亮麗色彩。大和證券全年度的純利達到一五四三點六八億日圓,按年大幅增長了二六點九九個百分點。 全年營業額也達到一兆三七零零億日圓,增長了七點三九個百分點。 全年經營溢利更達到一六六七點四二億日圓,揚升了八點四八個百分點。

這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全年業績欣欣向榮,季度業績卻顯著下滑。這可能暗示著幾個層面的情況:一是全年增長主要集中在前幾個季度,而最後一個季度出現了後繼乏力甚至逆轉;二是某些短期、季節性或一次性因素對第四季度產生了較大影響,但這些因素並未貫穿全年;三是市場環境在財政年度末期出現了不利於券商業務的變化。無論原因為何,第四季度的表現無疑是給這份亮麗的全年成績單增添了一抹陰影,提示著潛在的風險或挑戰正在累積。

業務細探:誰是拖累?誰又逆勢成長?

為了釐清季度獲利下滑的深層原因,我們需要剖析大和證券不同業務板塊的表現。財報顯示,並非所有業務都在下滑。

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淨經營收入達到六六四點五五億日圓,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三點六三個百分點。 這顯示,在市場波動中,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理財諮詢等服務的需求依然穩健,甚至有所增長。資產管理業務的表現同樣強勁,增長了八點六七個百分點,達到三零零點六二億日圓。 這兩個板塊的增長,為大和證券的季度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然而,環球市場及投資銀行業務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整體收入較去年同期微跌了零點二九個百分點,錄得六一八點三七億日圓。 雖然這個跌幅看似不大,但深入細節會發現,內部存在著不同的動態。據報道,在投資銀行業務中,證券承銷(Underwriting)收入幾乎實現了翻倍的增長,而併購相關業務(M&A)的收入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這兩塊業務的強勁表現,實際上幫助投資銀行業務在末財季實現了按年扭虧為盈。 然而,與此同時,證券及債券交易收入卻出現了下滑。

這就解釋了為何整體環球市場及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微跌,而淨利潤卻大幅下滑。交易業務的收入直接影響券商的盈利,其下滑可能未能完全被承銷和併購業務的增長所彌補,甚至在盈利貢獻上顯得更加關鍵。市場交易量的減少、波動性的變化、或是特定資產類別表現不佳,都可能導致交易收入的縮水。大和證券首席財務官吉田幸太郎(Kotaro Yoshida)提及,日本企業面臨來自投資者越來越大的壓力,推動撤出交叉持股,這驅動了股權資本市場收入的增加。 這句話或許暗示了,儘管有來自企業股權結構調整帶來的投行業務機會,但更廣泛的市場交易活動可能受到了抑制。

八季榮景的暫停符?

值得注意的是,大和證券此次季度淨利潤的按年下滑,是近八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倒退。 長達兩年的盈利增長趨勢被打破,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這段持續增長的時期,可能得益於全球量化寬鬆政策、低利率環境、市場的活躍度以及經濟復甦帶來的交易和投行機會。然而,隨著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轉向,通脹壓力上升,以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金融市場的環境正在發生改變。

首次季度倒退,可能意味著前期的順風正在減弱,甚至轉為逆風。這不一定是災難性的,但確實提醒著市場參與者,券商行業的好日子可能不會毫無波瀾地一直持續下去。未來的盈利增長將更加依賴於業務的結構調整、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在更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中捕捉新機會的能力。

市場預期下的表現與未來展望

有趣的是,儘管季度淨利潤大幅下滑,但這份業績據報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這說明,分析師和投資者可能已經預見到,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券商的短期表現將面臨壓力。市場的預期管理,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消化負面消息對股價的衝擊。

展望未來,大和證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證券承銷和併購業務的強勁勢頭,表明在企業融資和結構調整領域仍有增長空間。隨著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推進和投資者積極主義的興起,可能會持續帶來相關的投行業務機會。然而,如果全球或日本的經濟前景變得不明朗,或是市場波動加劇導致交易活動持續低迷,則可能會對其核心的交易業務造成持續壓力。

此外,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的穩健增長,顯示出零售和機構客戶在資產保值增值方面的持續需求。這兩個板塊的發展,將是未來大和證券能否在不利市場環境中保持盈利韌性的關鍵。加大對這些低波動、高黏性業務的投入,或許是公司應對市場週期的重要策略。

結語:逆風中的航行考驗

大和證券上季度獲利下滑二四個百分點,是其八季增長以來首次踩下剎車。雖然全年業績依然亮麗,且季度表現符合市場預期,但這一數字無疑是金融行業面臨變局的一個縮影。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流動性的調整以及不同業務板塊的冷熱不均,共同塑造了券商當下的經營圖景。大和證券能否在交易收入面臨挑戰之際,繼續發揮其在投行特定領域和財富管理等業務的優勢,將是其未來能否穿越週期、保持穩健發展的關鍵考驗。這艘金融巨輪在迎面而來的逆風中如何調整航向,值得業界與投資者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