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再起:東北亞股市的微妙韻律
在國際財經板塊上,總有幾處焦點引人入勝,近期尤以東北亞市場的波動牽動全球目光。日本股市延續強勁姿態,日經225指數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揚,累積可觀漲幅,單日便高收134點。與此同時,海峽對岸的台灣加權指數也重返投資人矚目的兩萬點大關。這看似同步的上漲,背後卻是各自複雜的市場邏輯與全球經濟暗流的交織。
日股的揚升並非一日之功,事實上,在經歷了長期的低迷後,日本股市自2023年以來展現了令人驚豔的活力,日經指數在2024年甚至突破了30年來的歷史高點。這波漲勢有其深層次的結構性原因。首先,日本經濟基本面正在經歷改善和正常化。長期的通縮陰霾逐漸散去,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超越日本央行的目標水平。伴隨通脹而來的是工資增長的動能,尤其在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提出顯著的加薪目標後,市場預期工資上漲將提振國內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企業改革的深化也是推升日股的關鍵力量。為提升股東價值,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積極進行股票回購,2024年企業股票回購年增75%,且許多中小企業仍握有大量現金,預示著未來企業行動的潛力。這不僅改善了企業的財務結構,也向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此外,全球供應鏈的重組以及半導體產業的復甦為日本帶來了結構性機會。日本在製造業和科技領域的傳統優勢在全球產業鏈調整中重新獲得青睞,特別是半導體相關設備和材料的需求強勁,為日本企業帶來亮麗的盈利前景。儘管近期日股受到全球市場波動影響有所震盪,但許多分析認為,這波漲勢僅是長期牛市的開端。
台股的表現同樣引人關注,特別是加權指數重返兩萬點。這背後有多重因素匯聚。近期,全球市場情緒的轉暖是一大助力。美股四大指數在部分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似乎緩和的訊號出現後大幅反彈。例如,美國財政部長提及美中關稅局勢可能逐步緩和,以及關於對中國關稅可能調降的市場傳聞,都提振了市場信心。雖然中國官方對此反應低調,但市場仍解讀為雙方實質讓步的訊號。
從籌碼面來看,外資結束了連續多週的賣超,轉為買超,這有助於緩解台股賣壓。同時,新台幣連續升值也被視為對外資賣壓的緩解因素,儘管這也與台灣可能被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有關。投信在國安基金護盤下,也持續作為市場買超主力。融資持續減碼至波段新低,融券則在強制回補高峰期後開始回溫。
從基本面來看,台灣經濟在第一季受惠於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以及部分企業為因應美國關稅而提前備貨,使得進出口、製造生產和外銷訂單表現亮眼。這些產業亮點,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是支撐台股表現的核心力量。台積電等權值股的動向對加權指數影響巨大。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雖然市場對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有所樂觀解讀,但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特別是未來對中國半導體產品可能加徵的新一輪關稅,對台灣這個以半導體為經濟重心的地區構成潛在風險。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持續波動。同時,雖然指數重返兩萬點,但分析師提醒需要關注成交量是否能有效放大以支撐漲勢。此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復甦步伐的差異擴大,導致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分歧加劇,也增加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性.
未來展望,日股在基本面改善、企業改革以及結構性機遇的支撐下,長期前景仍被看好. 台股雖然受到外部關稅政策的干擾,但強勁的科技產業和市場資金面的支持使其仍有上攻動能,特別是在回補前期跳空缺口方面存在補漲空間. 然而,投資人需警惕關稅變數可能帶來的修正風險,保留現金部位以應對可能的波動,並在市場押回時尋找逢低布局的機會. 國際經貿局勢的演變,尤其是中美之間的互動,將持續是影響這兩個市場的關鍵外部因素.
撥雲見日前的潛流湧動
這波東北亞股市的表現,彷彿是在全球經濟迷霧中尋找方向的兩艘船。日股因內在結構的調整與外在環境的變遷而揚帆,展現了告別「失落年代」的決心與潛力。台股則憑藉其產業韌性與資金簇擁,在不確定性中力圖向上突破。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都受到國際資金流動與地緣政治風險的牽引。
市場的每一次漲跌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們是全球宏觀經濟、各國政策、企業盈利以及投資者情緒共同編織的複雜圖景。日股的四連升與台股重返兩萬點,是這幅圖景中引人注目的亮點,但也提醒我們,在這變動不居的世界裡,市場的風向可能隨時轉變。理解這些潛藏的動因,並保持必要的謹慎與彈性,或許才是穿越市場波動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