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美國關稅戰暴漲3倍!中國快時尚遭重創

價格震盪:當快時尚遇上關稅逆流

曾經,來自大洋彼岸的快時尚以其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席捲了美國市場,讓無數消費者體驗到「指尖上的衣櫥」所帶來的便利與實惠。然而,一場由貿易政策變動引發的漣漪,正在重塑這片市場的價格景觀。近期的報告指出,知名中國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部分商品在美國的售價出現了顯著上漲,個別品項的漲幅甚至超過三倍,這無疑對其賴以成功的「極致性價比」模式構成了直接挑戰。

關稅壁壘:成本轉嫁的必然

這波價格變動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於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政策的調整。過去,依賴小額包裹運輸模式的電商平台,常能受益於美國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提供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這種豁免政策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和進口稅負,使得像SHEIN這樣的平台能夠維持其極具競爭力的低價策略,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隨著美國政府決定取消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並計劃提高相關郵寄費用,這些平台的運營成本驟然增加。例如,有報道指出,新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許多產品面臨高達120%甚至更高的關稅。 面對突如其來的額外成本,企業為了維持經營並消化壓力,選擇將部分甚至全部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便成為一種看似無奈卻又必然的選擇。

SHEIN的價格調整:從樣本數據看端倪

彭博社的數據為SHEIN在美國市場的價格調整提供了具體觀察。報告顯示,在美國即將實施新的小額包裹關稅之前,SHEIN已開始全面調漲其在美國的大部分商品價格。 雖然女裝這類核心產品的平均價格漲幅相對溫和,約為8%左右,但在其他商品類別中卻出現了驚人的漲幅。

具體來看,美容和健康類別的前100項產品平均價格上漲了51%,部分產品甚至價格翻倍。 更為劇烈的是家居、廚房用品及玩具類產品,其平均漲幅超過30%。 其中,一組10件裝的廚房毛巾價格暴漲了377%,這便是標題中所提及的「加價逾3倍」的具體例證。

彭博使用50項不同類型商品構成的樣本購物車進行分析也顯示,在特定時間段(4月24日至26日)內,SHEIN在美國的商品平均加價約10%。 在這50件樣本商品中,有7件被下架,而仍然在售的43件商品中,有30件在兩天內價格上漲超過10%。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下,SHEIN在英國市場的價格基本保持不變,且沒有商品下架,這間接印證了美國市場的價格變動與當地的關稅及貿易政策緊密相關。

這些數據不僅展示了價格上漲的普遍性,更揭示了不同商品類別面臨的壓力差異。為何廚房毛巾會出現如此極端的漲幅?這可能與其生產成本、物流體積、原有關稅稅率或企業在不同商品類別上的利潤空間和定價策略有關。相較於利潤率可能較低的基礎家居用品,時尚服飾的定價彈性或許更大,企業在調整價格時會更為謹慎,以免過度影響核心競爭力。

商業模式的衝擊與應對

SHEIN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鏈和極致低價策略之上。 這一模式使其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趨勢,減少庫存積壓,並將成本控制到最低,從而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價格。然而,關稅壁壘的加高直接衝擊了這一模式的核心。

關稅的增加不僅提高了單件商品的成本,還可能影響其「小單快反」的效率。如果批量運輸因關稅而變得不經濟,企業可能需要調整訂單量或運輸方式,這都可能導致運營成本進一步上升。 同時,通關流程的複雜化和時間延長也可能影響其快速上新的能力和配送時效,進而影響用戶體驗。

面對嚴峻挑戰,SHEIN並非坐以待斃。有報道指出,SHEIN已開始探索分散供應鏈的策略,例如鼓勵供應商在越南等其他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儘管官方對此傳聞曾予以否認。 此外,為了維持市場地位和應對成本上升,企業也可能採取其他策略,例如優化內部運營效率、調整產品結構、提升品牌價值以獲取更高的溢價空間,或者在其他政策環境相對寬鬆的市場尋求增長。 削減廣告開支也成為應對成本壓力的手段之一。

對美國消費者與市場的影響

SHEIN等平台的價格上漲,最直接的承受者是美國消費者。對於習慣了SHEIN超低價商品的消費者而言,價格的顯著提升無疑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和購物習慣。 尤其是對於那些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快時尚商品的價格上漲可能會削弱其購買力。

這也可能對美國零售市場格局產生影響。過去,SHEIN和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以其低價優勢對美國本土零售商構成巨大競爭壓力。 隨著中國電商平台成本優勢的削弱,美國本土零售商或許會獲得喘息空間,競爭環境可能出現新的變化。同時,消費者也可能轉向其他價格相對穩定的渠道或品牌。

然而,需要認識到的是,美國服裝和鞋類市場對進口商品依賴度極高,大部分商品來自國外。 這意味著,關稅戰的影響是廣泛的,不僅僅局限於特定平台。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的持續,更多依賴進口的商品價格可能會受到影響,最終可能傳導至更廣泛的通脹壓力。

前景與挑戰

SHEIN在美國市場的部分商品大幅加價,是中美貿易摩擦在微觀層面具體而生動的體現。這場「關稅戰」不僅考驗著SHEIN等跨境電商平台的應變能力,也反映了全球化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貿易政策變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未來,SHEIN如何在維持其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消化不斷上升的成本,並在新貿易環境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將是其面臨的關鍵挑戰。這可能促使其加速全球化佈局,尋求多元化的生產基地和市場,並不斷優化其供應鏈管理和運營效率。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波價格上漲或許是全球貿易關係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具體感知。它提醒我們,商品價格背後不僅僅是生產成本,還包含了複雜的國際貿易政策和地緣政治因素。在變動不居的世界經濟格局中,企業與消費者都必須學會適應和應對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