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正積極應對,準備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來穩定經濟增長和就業。以下將詳細分析人行採取的措施及其影響。
經濟形勢分析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內部和外部的多重挑戰:
- 外部衝擊加大: 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對中國的出口和投資帶來壓力。特別是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大規模貿易戰和經濟衰退。
- 內部需求不足: 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意願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收入預期不穩定和對未來的擔憂。
- 結構性問題: 部分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人行的政策應對
為應對上述挑戰,人行正準備採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 適時降準降息: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和利率(降息)是傳統的寬鬆貨幣政策工具,可以增加市場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人行行長潘功勝表示,未來會視乎經濟及金融情況擇機減息降準。
- 保持流動性充裕: 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多種工具,確保銀行體系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 豐富政策工具箱: 除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外,人行還在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更精準地支持特定領域,如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
- 精準加力穩就業: 更大力度推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對返鄉農民工、新市民、高校畢業生、婦女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支持力度。
- 精准加力穩外貿: 指導金融機構對外貿依存度高、暫時遇到困難、產品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保障合理融資需求。
- 精准加力促消費: 著重從服務消費供給側發力,聚焦文旅、體育、餐飲、住宿、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與其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動服務消費供給大幅提升和改善,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服務消費需求。
- 精准加力擴投資: 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做好兩新兩重等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
政策工具箱的完善
人行強調,將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出臺增量儲備政策。這意味著人行將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政策,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具體措施包括:
-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刺激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鼓勵服務消費,如文娛、旅遊、體育等。
- 用好國家層面投資資金: 加快今年國家層面5萬億元人民幣投資資金的使用,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
- 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創業企業的投資,支持創新和創業。
政策效果展望
人行採取的這些措施,旨在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提振市場信心。然而,政策效果的實現也面臨一些挑戰:
- 人民幣貶值壓力: 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增加資金外流的風險,對進口商品價格造成壓力。
- 銀行利差收窄: 降低利率可能導致銀行利差收窄,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進而影響其放貸意願。
- 結構性問題: 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結構性問題,如產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融資難等,需要其他政策配合。
結論
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中國人民銀行正積極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力求在穩定增長、促進就業和防範風險之間取得平衡。通過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豐富政策工具箱等措施,人行有望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政策效果的實現還需要克服一些挑戰,並與其他政策形成合力。
擴大內需戰略
在擴大內需戰略實施路徑上,會議展現出「供需雙側改革」的清晰思路。需求側聚焦「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筆者預計,後續將繼續通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切實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供給側則著力「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筆者預計,後續將加快清理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業准入限制,推動消費結構從商品主導向服務主導升級。特別是「兩新」政策與「兩重」建設的擴圍提質,將形成投資與消費的良性互動──5G/6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既拉動當期投資,更為遠程醫療、智慧養老等新消費場景提供硬件支撐。
房地產政策
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同樣體現平衡思維。在「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滿足改善型需求和「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防範金融風險之間尋求平衡。這意味着,政府既不會放任房地產市場無序擴張,也不會採取過於嚴厲的措施,而是通過精細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