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關於美國財長貝森特對關稅戰的相關分析報告:
關稅戰:不確定性中的談判優勢
在當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頻繁使用關稅作為貿易談判的工具,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辯稱,這種關稅政策實際上創造了一種「戰略不確定性」,使華盛頓在貿易談判中佔據上風。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策略
特朗普政府對大多數美國貿易夥伴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對中國的大部分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北京則對美國商品徵收125%的關稅作為反擊。貝森特認為,這種做法是博弈論中的一種策略,即通過不確定性來影響談判結果。
戰略不確定性的運用
貝森特強調,沒有人比特朗普總統更擅長創造這種優勢。特朗普政府同時使用「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公布高關稅列表,展示美國的強硬姿態;另一方面,鼓勵各國與美國談判,承諾取消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停止操縱貨幣和補貼勞動力及資本。
談判進程與挑戰
儘管特朗普政府聲稱有多項協議正在談判中,但具體細節卻鮮為人知。貝森特僅透露,與一些亞洲國家的談判進展順利,華盛頓優先考慮與日本、韓國和瑞士等盟友進行討論。
中美談判的複雜性
在提到與中國的談判時,特朗普曾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電話,並將在適當時候公布細節。然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隨後否認了這一說法,稱中美雙方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貝森特對此表示,特朗普和習近平關係良好,但他不確定兩人是否通過電話,同時暗示中國可能否認正在進行的談判,因為他們迎合的是不同的受眾。
關稅收入與政府支出
財政部長貝森特指出,僅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國關稅,美國每年就收取約350億美元。他強調,這些新的關稅收入不需要國會立法就能進入國庫,可用於支付多項承諾。
關稅政策的長期目標
從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的訪談中可見,新的關稅政策的談判空間實際上非常有限。他們更著力強調的是「重新平衡」和「公平」,而非妥協或豁免。核心目標始終如一:將製造業帶回美國。
各方觀點與分析
有專家認為,提高關稅是迫使貿易對象國坐上談判桌的手段,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華盛頓與貿易對象國相互採取增加關稅對抗措施的情況下,很難判斷誰能真正勝出。
結論:關稅戰的未來走向
美國財長貝森特認為,美國與中國在展開談判前,必須先降低對彼此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且川普政府不會單方面降低關稅稅率。這顯示美國在關稅問題上仍持強硬立場。
總體而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旨在通過製造不確定性來獲取談判優勢,但這種策略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未來,關稅戰的走向將取決於各方在談判中的博弈和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