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美國關稅戰暴漲3倍!中國快時尚巨頭遭重創

價差驚人:當廉價時尚遇上貿易壁壘

想像一下,你瀏覽著那個以「極致性價比」著稱的線上商店,習慣性地將心儀的潮流單品加入購物車。突然,你注意到幾件商品的價格標籤上,數字竟然翻了幾番,漲幅甚至超過了三倍!這不是標錯價,也不是特殊款的溢價,而是看似遙遠的「關稅戰」悄然滲透進了你的購物清單,讓以往觸手可及的時尚單品,在一夜之間變得讓人卻步。這驚人的價差,如同貿易壁壘投下的一道陰影,直接籠罩在以速度和低價席捲全球市場的快時尚巨頭身上。

SHEIN模式的脆弱一環?

SHEIN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場,特別是在美國,迅速崛起並佔據一席之地,其核心在於一套極致效率的「小單快反」供應鏈模式,以及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數以萬計的設計款能以驚人的速度上線,並且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年輕消費者。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跨境電商的特性,商品直接從中國發貨,通過郵政或快遞網路抵達消費者手中。在美國,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通常可以免除關稅(即 de minimis 門檻),這為SHEIN等依賴直郵模式的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成本優勢,使其能夠繞開傳統進口商面臨的關稅壁壘。然而,當貿易摩擦升級,關稅成為國家間博弈的工具時,這個看似堅不可摧的模式,其高度集中於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的供應鏈,就暴露出了潛在的脆弱性。部分商品價格飆漲三倍以上的事實,恰恰印證了這種脆弱性在特定條件下的衝擊力。

誰是幕後推手?關稅如何層層加碼

導致部分SHEIN商品在美國價格暴漲的幕後推手,直指近年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關稅。關稅本質上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一種稅,旨在提高進口成本,保護國內產業或作為貿易談判的籌碼。對於服裝、紡織品等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早已存在基礎關稅,而在貿易戰背景下,美國政府對特定中國商品加徵了額外的「301條款」關稅,稅率可能高達原價值的25%甚至更高。

儘管SHEIN的直郵模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de minimis規則規避了針對大宗貨物的關稅,但並非所有情況都能適用,也存在被審查或政策調整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關稅的影響並非僅限於直接稅率。它會推高原材料、生產成本、物流費用等一系列環節的成本。當這些成本層層疊加,並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時,商品價格的漲幅就可能遠超單純的關稅稅率。例如,一件衣服可能因為面料、加工、運輸等各環節受關稅或相關成本影響,累積起來的漲幅就十分可觀。對於某些特定品類,如果其生產高度依賴受高關稅影響的原材料或加工過程,且體積重量等因素使其難以完全享受de minimis優勢,那麼其價格受到的衝擊將尤為劇烈,甚至出現三倍以上的漲幅。

冰山一角:為何部分商品受創最重?

價格飆漲三倍以上,這不是普遍現象,而是「部分商品」。這強烈暗示著關稅的影響並非平均分攤,而是有選擇性、有側重的。那麼,哪些商品更容易成為這場價格風暴的中心?原因可能多樣且複雜:

首先,這可能與美國對特定商品類別加徵的高額關稅直接相關。例如,如果某些紡織材料、特定服飾款式或配件被列入了高關稅清單,那麼使用這些材料或屬於這些類別的商品,其成本將顯著增加。

其次,商品的價值、體積和重量也可能是重要因素。雖然de minimis規則允許低價值包裹免稅,但對於價值接近或超過800美元的單個商品,或者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包裹,可能更容易引起海關的注意,或者無法完全適用de minimis規則,從而需要繳納全額關稅。

再者,這也可能與SHEIN內部的定價策略和庫存管理有關。對於某些利潤空間較小、供應鏈成本控制難度較大的商品,SHEIN可能選擇直接將增加的關稅和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甚至提高定價以維持利潤率或測試市場的價格彈性。而對於其他商品,可能通過吸收部分成本、優化物流或從其他非關稅區採購來緩解價格壓力。

最後,不排除這是SHEIN在調整其全球供應鏈和庫存佈局過程中的過渡性現象。在試圖降低對中國製造依賴的同時,部分商品的生產或運輸模式發生變化,導致成本短期內上升,反映在終端售價上。這些因素單獨或結合作用,共同導致了「部分商品」價格的異常飆升,使其成為關稅戰影響的冰山一角。

消費者的選擇與SHEIN的應對

面對突如其來的價格飆升,美國消費者,尤其是那些習慣於SHEIN低廉價格的年輕族群,無疑將面臨新的選擇。是繼續為特定單品支付高昂溢價,還是轉向其他更具性價比的平台或品牌?消費者可能會更加謹慎地購物,減少非必需品的開支,或者尋找同樣提供快速時尚但受關稅影響較小的替代方案,例如從其他國家發貨的電商平台,或是在美國本土有生產或倉儲的品牌。這對SHEIN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形象構成了挑戰。

SHEIN顯然不會坐以待斃。作為一家極度市場導向的公司,其應對策略是多管齊下的。核心策略之一是推進供應鏈的多元化,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南美等國家,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從而規避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風險。同時,SHEIN也在加強其全球倉儲和物流網絡的建設,包括在美國設立倉庫,將熱銷商品提前運至美國境內,縮短配送時間的同時,也可能改變清關模式,降低直接從中國發貨帶來的關稅不確定性。此外,SHEIN還可能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調整促銷策略、提升品牌價值等方式來對沖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供應鏈的轉移和本地倉儲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短期內難以完全抵消關稅的影響,部分商品的價格調整可能仍是不得不採取的手段。

貿易迷霧下的時尚未來

SHEIN部分商品在美國價格暴漲逾三倍的事件,不僅是這家快時尚巨頭在全球擴張路上遭遇的一次嚴峻考驗,更是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日益深入個人消費層面的一個縮影。它清晰地揭示了在全球化供應鏈高度緊密的今天,政治經濟層面的博弈如何直接影響到普通消費者錢包裡的每一分錢。

這起事件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快時尚的未來。長期以來,快時尚的繁榮建立在全球最低成本製造和高效物流之上。當這些基礎受到貿易壁壘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挑戰時,快時尚的成本結構和商業模式面臨重塑。品牌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更具韌性、更能適應不確定性的供應鏈,如何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控制成本,以及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價格變動背後的原因。

貿易的迷霧依然籠罩著全球經濟,快時尚產業也未能倖免。SHEIN的價格變動,像是一個信號,預示著未來我們購買來自遠方的商品時,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而那些曾經唾手可得的廉價時尚,也可能在貿易戰的硝煙中悄然轉變形態。這場關稅戰遠不止是宏觀數據上的波動,它正以最直接的方式,改變著全球數億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時尚體驗。而對於SHEIN這樣的企業而言,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找到新的平衡點,將是決定其未來能否持續成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