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話:美船應免費通行全球運河!

特朗普對於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的說法,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討論,更牽涉到歷史、主權、國際法以及地緣政治等多重面向,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國際關係與利益糾葛,值得深入剖析。

特朗普此言何來?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4月26日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明確表示美國的軍用和商用船隻應被允許「免費通行」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 他堅稱,若非美國的參與,這兩條具有全球戰略意義的運河根本不會存在。 他並且指示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立即處理」此事並使其正式化。 這並非特朗普首次對巴拿馬運河的收費和控制權表達不滿。 他曾多次批評前總統卡特將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是「一個大錯」,認為這使美國損失了巨大的戰略利益,甚至揚言在必要時「收回」運河。 他的最新言論則將目標擴展到了蘇彝士運河。 此番表態的時間點,正值紅海地區因青年運動襲擊船隻導致蘇彝士運河交通受阻、收益銳減之際,以及美國國防部長與巴拿馬總統就運河收費問題產生分歧之後。

兩大運河的生計:收費機制解密

巴拿馬運河與蘇彝士運河是全球最重要的兩條人工水道,它們極大地縮短了海上航程,對於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這些運河的運營與維護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而通行費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對所在國的經濟至關重要。

巴拿馬運河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Panama Canal Authority, ACP)負責管理和運營。 根據1977年簽署的《巴拿馬運河中立條約》,運河對所有國家的船隻開放,並根據船舶類型、大小、貨物種類等因素收取通行費。 這些費用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根據市場需求、運營成本以及運河自身的擴建和維護需求進行調整。 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是巴拿馬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之一。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局長曾表示,對美國船隻的收費與其他國家船隻並無區別,強調「規則就是規則,沒有例外」。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也駁斥了通行費過高的說法,並強調收費是根據營營成本和市場狀況透明訂定的。 美國國務院曾表示與巴拿馬政府達成協議,允許美國政府船隻免費通過運河,每年可節省數百萬美元,但這一說法隨即遭到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和巴拿馬總統的否認。

蘇彝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是歐亞之間最短的海上航線,由埃及的蘇彝士運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 SCA)擁有和管理。 蘇彝士運河的通行費也是埃及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 尤其是在全球貿易波動或地緣政治緊張時期,運河的通行量和收益會受到直接影響。 例如,近期紅海地區的襲擊事件導致許多船隻選擇繞道非洲南端,這使得蘇彝士運河的收入大幅下降,埃及去年報告運河收入下降了60%,損失達70億美元。 蘇彝士運河管理局會根據全球航運狀況和競爭情況,偶爾調整或提供通行費的折扣,以吸引船隻通行。

「免費通行」的衝擊波:經濟與法律層面

特朗普提出的「免費通行」建議,對巴拿馬和埃及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經濟衝擊。 這兩個國家高度依賴運河的通行費收入來支持國家運營、基礎設施維護以及償還債務。 如果美國船隻,包括數量龐大的商船和軍艦,被豁免費用的話,將直接導致這兩個國家數十億美元的收入損失。 這不僅會對其經濟造成沉重打擊,還可能影響其社會穩定和政府運作。

從法律層面來看,特朗普的要求與現有的國際條約和慣例相悖。 巴拿馬運河受《巴拿馬運河中立條約》的約束,該條約確保運河對所有國家船隻的平等使用權,並規定了相應的收費機制。 蘇彝士運河的運營同樣遵循國際法和相關協議,其收費標準由埃及政府決定,並對所有使用者公平適用。 單獨豁免一個國家的船隻通行費,將破壞運河的中立性和公平原則,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對和法律挑戰。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已明確指出,「優待」美國船隻違反了國際條約中對運河中立性的規定。

國際社會的反響與可行性評估

特朗普的要求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質疑。 巴拿馬和埃及政府已經表達了反對立場。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強調,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不容談判,運河的通行費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根據規定調控,沒有與美國達成免費通行的協議。 埃及方面,儘管特朗普據稱曾在私下通話中向埃及總統塞西提出過免除蘇彝士運河費用的建議,但埃及並未對此做出承諾,反而強調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紅海危機。 埃及國內對特朗普的言論表達了憤怒,認為這是對國家主權的攻擊。

實施美國船隻免費通行的可行性極低。 這需要修改與巴拿馬和埃及簽訂的雙邊條約或國際協議,這兩個主權國家不太可能在沒有獲得巨大補償或讓步的情況下同意放棄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同時,這種單邊主義的要求也可能遭到其他依賴這些運河進行貿易的國家的聯合反對,因為這可能被視為美國試圖獲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超越經濟:地緣政治的弦外之音

特朗普要求美國船隻免費通過運河的言論,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的訴求,更折射出其「美國優先」政策下的地緣政治考量。 他強調運河的存在歸功於美國的貢獻,試圖以此為依據爭取特殊待遇。 這尤其體現在對巴拿馬運河的態度上。 美國在20世紀初建造了巴拿馬運河,並長期控制著運河區。 儘管於1999年將運河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但美國一直對運河的運營和安全保持高度關注,尤其是在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特朗普多次提及「收回」巴拿馬運河,並對中國在運河周邊的影響力表達擔憂,這顯示了他試圖重新 asserting 美國對這條關鍵水道的控制和影響力。

對於蘇彝士運河,特朗普的提議可能與紅海地區的緊張局勢有關。 在青年運動襲擊導致航運中斷的情況下,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旨在維護航行自由。 特朗普可能將免費通行視為美國在維護地區安全和航行自由方面所做貢獻的一種「回報」或補償。 然而,這種將安全貢獻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的方式,可能被視為一種施壓手段,進一步複雜化地區局勢和美國與埃及的關係。

總結

特朗普要求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的提議,是一個充滿爭議且實施難度極高的想法。 它挑戰了現有的國際運河管理體系和相關國家的主權及經濟利益。 儘管特朗普以美國的歷史貢獻為論據,並將其與地緣政治關切相聯繫,但這種單方面要求免費通行的做法,無視了巴拿馬和埃及對運河的合法擁有和運營權,也與國際法和公平原則相悖。

從經濟角度看,免費通行將使巴拿馬和埃及遭受巨大的財政損失,嚴重影響其國家發展。 從法律角度看,這將破壞現有條約體系,引發國際爭議。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這反映了特朗普政府試圖重塑國際規則、優先考慮美國利益的傾向,但也可能損害美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並引發其他國家的警惕。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這一言論更多地體現了一種強硬的談判姿態和「美國優先」的理念,而非一個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突破重重法律、經濟和政治障礙,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這一提議本身及其引發的討論,卻生動地揭示了全球重要貿易通道背後複雜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