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話:美船應免費通行全球運河!

全球貿易的兩大動脈——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如同地球上的奇經八脈,承載著無數貨物與國家的經濟命脈。然而,一則來自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非典型主張,卻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美國船隻應免費通過這兩條極其重要的國際水道。這不僅是一句脫口而出的言論,它觸及了複雜的國際法規、主權爭議、經濟利益分配以及大國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

破浪而來的奇想

這項引人注目的提議是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於近期透過其個人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發布的。他明確表示,美國的軍用和商用船隻都應該獲准「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支持這一主張的理由,特朗普認為是「沒有美國,這些運河根本就不會存在」。他甚至指出,已經要求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Marco Rubio)立即處理並將此事「記錄在案」。這番話一出,無疑在全球航運界和相關國家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

運河的現實:高昂的營運與策略價值

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並非天然形成的水道,而是人類工程史上的壯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建成並持續維護。它們的運營仰賴於精密的船閘系統(巴拿馬運河)或複雜的航道管理(蘇伊士運河),以及龐大的管理和維護團隊。因此,向通行船隻收取費用,是維持運河正常運轉、擴建升級以及為擁有國帶來重要財政收入的必要手段。

以巴拿馬運河為例,它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全長約80公里,透過船閘系統克服兩洋之間約26公尺的水位落差。 根據不同船隻類型、噸位和貨物種類,通行費的計算方法相當複雜。 一艘大型貨櫃船通過的費用可能高達數十萬美元。 根據報導,一艘能夠裝載五千名乘客的郵輪通過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和服務費合計曾達89.16萬美元。 即使是普通貨輪,平均通行費也約合人民幣105萬元。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自治機構,負責運河的營運和管理,其通行費標準適用於所有國家。 運河每年為巴拿馬帶來重要的經濟收益,對其國民經濟貢獻良多。 即使在乾旱導致水位下降影響通行量的時期,運河管理局也曾透過加收「淡水費」來應對營運成本和損失。

蘇伊士運河則是一條海平面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分隔亞洲與非洲。這條運河對於連接歐洲與亞洲的貿易路線至關重要,每年承載著全球約10%至12%的海上貿易量,甚至有觀察家認為佔世界船隻通行量的三分之一。 其收費標準通常根據船隻的蘇伊士淨噸位和費率表計算,同樣是一筆可觀的費用。 報導指出,一艘5000箱位的集裝箱船單向通過運河的價格大概為30萬美元。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收入對於埃及的財政收入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期受紅海局勢影響,船隻繞道非洲南端,已導致蘇伊士運河收入大幅下滑,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兩條運河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巴拿馬運河承擔了約40%的美國集裝箱運輸量,對美國商業航運和區域軍事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每年有近百艘軍用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則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關鍵通道,美國海軍艦艇也經常通過該運河。 它們不僅縮短了航程,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也為軍事力量的快速調動提供了便利,強化了地緣政治影響力。

「免費」的邏輯:特權還是負擔?

特朗普提出美國船隻應免費通行的主張,其核心論點在於美國對運河建設的貢獻。巴拿馬運河確實是由美國在20世紀初完成建設並於1914年開通的。 然而,根據1977年簽訂的《托里霍斯-卡特條約》以及後續協議,美國已於1999年12月31日將運河的全部管理和防務權移交給巴拿馬。 巴拿馬總統何塞·勞爾·穆利諾(José Raúl Mulino)已對此做出回應,強調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事宜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掌控,不存在与之相悖的其他協議。 至於蘇伊士運河,現代運河由法國工程師設計,於1869年建成通航,經歷法、英兩國殖民勢力控制後,於1956年被埃及政府收歸國有,建設過程中並無美國的人力、物力或財力參與。

特朗普的「免費」主張,似乎源於一種對美國歷史貢獻的強調,並以此為基礎要求特權。這種邏輯挑戰了當代國際法中的國家主權原則以及國際航運的公平原則。在國際社會看來,運河作為位於主權國家領土內的重要基礎設施,其管理和收費權理應屬於該主權國家。要求特定國家的船隻免費通行,無異於要求巴拿馬和埃及放棄其合法權益和重要的財政來源。

國際社會的迴響與挑戰

特朗普的這一主張立即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質疑。巴拿馬總統已明確表示反對。 埃及方面雖然目前沒有直接對特朗普的特定言論公開回應,但作為運河的主權國和主要受益者,埃及幾乎不可能同意放棄對美國船隻收取通行費。對於巴拿馬和埃及而言,運河通行費是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用於運河的維護、運營和國家發展。 免除美國船隻的費用,不僅會直接減少收入,更可能引發其他國家要求類似待遇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對運河的管理和財政造成災難性打擊。

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要求免費通行缺乏依據。國際航運通行費是基於服務提供和維護成本的合理收費。雖然歷史上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和早期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主權的移交已是既定事實和國際條約的安排。試圖以歷史貢獻為由要求特權,不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地緣政治與經濟考量

特朗普的主張也帶有明顯的地緣政治意圖。他曾多次提及要「重奪」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甚至不排除使用經濟或軍事手段。 他也曾批評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擴大,並質疑通行費的「不公平」和「過高」。 儘管巴拿馬政府否認中國控制運河的說法,但美國對於關鍵航運通道控制權的關注顯而易見。 將蘇伊士運河納入「免費」主張,可能也是出於對這條連接歐亞重要水道的戰略考量。

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要求很難在國際上獲得支持。如果美國執意推行,將會嚴重損害與巴拿馬和埃及的雙邊關係,並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國際爭端。其他主要航運國家,如中國、歐盟成員國等,也必然會對美國的特權要求感到不安,擔心這會破壞現有的國際航運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

在經濟層面,免費通行對美國固然有利,可以降低其軍事和商業運輸成本。但這份「免費午餐」的代價將由巴拿馬和埃及承擔。尤其是在蘇伊士運河收入因紅海局勢受損的背景下,這種要求更顯得不合時宜和不公平。這種做法不僅可能導致運河維護和升級資金不足,影響運河的長期運營能力,也可能迫使運河管理局提高其他國家船隻的費用,間接轉嫁成本。

夢想與現實的落差

總體而言,特朗普提出的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主張,在現行的國際法框架、運河主權歸屬以及國際航運的商業模式下,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這更像是一種政治姿態或談判策略,而非一個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巴拿馬和埃及作為運河的主權國,對其擁有管理和收費的合法權利,並受到國際法的保護。任何試圖單方面改變這一現狀的行為,都將面臨巨大的國際阻力。此外,運河的運營是一個複雜且成本高昂的系統工程,通行費是維持其正常運轉和發展的基石。放棄對主要使用國收取費用,不僅影響擁有國的財政,也可能威脅到運河本身的持續運營能力,最終損害的是全球航運的整體利益。

結語:運河的未來與大國責任

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是全球貿易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它們的高效運轉和公平開放,對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至關重要。大國在使用這些重要通道的同時,也應承擔維護國際航運秩序、尊重他國主權和支持運河可持續發展的責任。試圖以歷史貢獻為藉口獲取單邊特權,不僅與國際合作的精神背道而馳,也可能為全球航運帶來不穩定因素。運河的未來,應是基於相互尊重、公平協商和共同維護的基礎之上,而非任何國家單獨享有特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