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航運的經緯線中,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無疑是兩條最為關鍵的戰略性水道,承載著全球經濟的脈動。它們不僅是連接各大洋、縮短航程的地理奇蹟,更是主權國家賴以發展的重要經濟命脈。然而,日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一番言論,如同投下了石子,在全球航運界與相關國家間激起了陣陣漣漪:他公開主張,美國船隻,無論軍用或商用,都應享有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權利。此番言論不僅挑戰了現行的國際通行費機制,更觸及了運河主權國家的敏感神經,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質疑。
為何特朗普會提出如此大膽的主張?他聲稱「如果沒有美國,這些運河就不會存在」,並已要求其國務卿馬可·魯比奧立即處理此事,使其永久化。 這番話語顯然是基於美國在巴拿馬運河建設歷史中的角色,以及對其全球影響力的強調。美國在百多年前確實主導並完成了巴拿馬運河的建造,並曾長期控制運河區,直到1999年才將完全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 對於蘇伊士運河,特朗普並未詳細解釋其與美國的關係,但此運河由法國工程師設計,1869年建成通航,後由埃及收歸國有,建設過程中並無美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參與。
特朗普的言論反映出一種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地緣政治思維,試圖在全球關鍵節點上爭取對美國最有利的條件。他認為,作為全球主要的貿易國和海事強國,美國理應享有特殊待遇,尤其考慮到運河對美國經濟和軍事部署的重要性。美國每年約有40%的貨櫃運輸量經由巴拿馬運河。 確保美方船隻自由通行,被視為關乎美國「經濟安全」和區域軍事部署的重要一環。
現狀的堅實壁壘:運河通行費與國家主權
特朗普的免費通行主張,直接牴觸了巴拿馬和埃及對其運河所擁有的主權及其基於此主權設立的通行費制度。這兩條運河都對通過的船隻收取高額通行費,具體費用依船隻大小和貨物種類而定,金額可能高達數十萬美元。 這些通行費是運河營運和維護的主要收入來源,對於巴拿馬和埃及而言,是重要的國家財政支柱。
巴拿馬總統何塞·勞爾·穆利諾已對特朗普的言論做出了「不點名」的回應,他明確指出,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事務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掌控,並無與現行規範相悖的協議。 他強調,《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以及《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組織法》已經規範了所有船隻通過運河的手續及費用。 埃及方面雖然沒有立即發表直接回應,但蘇伊士運河作為國家重要資產,其通行費政策同樣基於國家主權和國際公約。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國務院曾表示與巴拿馬達成協議,美國政府船隻可以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此舉每年可為美國政府節省數百萬美元。然而,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和巴拿馬總統穆利諾隨後都否認了這一說法,穆利諾甚至直言美方做法「不可接受」。 這表明在官方層面,巴拿馬並未同意美國政府船隻的免費通行,更遑論所有美國軍用和商用船隻。
歷史的迴響與現實的挑戰: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爭議
特朗普「收回」巴拿馬運河的論調並非首次提出。他曾多次揚言要不排除使用經濟或軍事手段奪取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認為這關乎美國「經濟安全」。 這反映出他對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應享有無上地位的認知,以及對歷史上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時期的懷舊。
然而,自1999年巴拿馬完全收回對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後,運河的主權歸屬已塵埃落定。 巴拿馬政府和人民對運河擁有強烈的主權意識,任何試圖「收回」或干涉其獨立管理的行為,都將被視為對其國家主權的嚴重侵犯。巴拿馬總統穆利諾一再聲明巴拿馬將保留對運河的控制權,並在與美方安全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談判中,堅決剔除「外國軍事基地」、「外國軍隊永久駐扎」及「領土讓渡」等不可接受的表述。
近期美國國防部長訪問巴拿馬,雖然簽署了安全合作諒解備忘錄,涉及美方人員在巴方授權地點進行訓練、演習等安全事務,甚至包含儲存或安裝美方安全資產,並提及美方謀求美國軍艦「優先且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協議,但这与特朗普提出的所有美国船隻免费通行有本質區別,且巴拿馬方面對美軍艦免費通行的說法持謹慎或否認態度。
蘇伊士運河:自主管理的標誌
相較於巴拿馬運河與美國的歷史淵源,蘇伊士運河與美國在建造和控制歷史上並無直接聯繫。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國家主權的重要象徵,自1956年收歸國有以來,一直由埃及獨立管理和營運。 通行費是埃及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在當前紅海局勢緊張、胡塞武裝襲擊商船導致蘇伊士運河收入銳減的背景下,通行費對於埃及經濟而言更是至關重要。 特朗普對蘇伊士運河提出免費通行要求,不僅缺乏歷史依據,更直接挑戰了埃及的主權和經濟利益,預計將遭到埃及的堅決反對。
國際秩序與規範的潛在衝擊
特朗普的免費通行主張如果被認真對待並試圖推行,將對現行的國際航運規則和國際關係產生深遠影響。全球航運通行費的收取是基於國際慣例和相關條約,是運河營運方提供服務並維持運河正常運行的合法收入。美國單方面要求豁免費,將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可能導致其他國家也提出類似要求,最終破壞現有的國際航運秩序。
此舉也可能被視為對相關主權國家的經濟脅迫,損害國際法治和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在當前地緣政治格局日益複雜的背景下,這種單邊主義行為可能加劇國際緊張局勢,尤其是在涉及關鍵戰略通道的問題上。
經濟與戰略的雙重考量
從經濟角度看,美國船隻免費通行固然能為美國航運企業和軍方節省巨額成本,但這筆費用將轉嫁給運河所在國,對其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對於巴拿馬和埃及而言,運河通行費是重要的財政來源,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以及運河本身的維護和擴建。失去這部分收入將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的發展。
從戰略角度看,特朗普的言論似乎旨在強調美國在全球關鍵水道上的影響力和控制權,特別是在美國擔憂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周邊影響力日益增長的背景下。 通過要求免費通行甚至暗示「收回」運河,特朗普可能試圖向巴拿馬和埃及施壓,減少其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並確保美國在這些水道上的軍事和商業優勢。然而,這種強硬姿態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抑或適得其反,損害美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尚待觀察。
前景的未知與挑戰
特朗普關於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提議,在現行國際法律和地緣政治框架下顯得不切實際且充滿爭議。它直接挑戰了相關國家對運河的主權和經濟權利,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擔憂和反對。
儘管特朗普已要求其國務卿處理此事,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與巴拿馬和埃及進行艱難的談判,並可能需要修改現行的國際條約和國內法律。考慮到巴拿馬和埃及的堅決立場,以及國際社會對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普遍意願,美國單方面實現免費通行的可能性極低。
此番言論更像是一種政治姿態,旨在向國內外展示其強硬的外交風格和「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然而,這種姿態可能以損害美國與關鍵盟友和夥伴的關係為代價,並可能在國際舞台上孤立美國。
總結而言,特朗普關於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主張,是一項充滿爭議和挑戰的提議。它觸及了國際法、國家主權、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等多個敏感層面。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主張很難得到落實,但它無疑提醒著人們,在全球戰略性水道的控制權和使用權問題上,國際社會仍然面臨著複雜的博弈和潛在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