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動脈的通行費爭議
近日,一則來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發言,再次將全球兩大關鍵航運命脈——巴拿馬運河與蘇彝士運河——推向風口浪尖。他明確表示,美國的軍用及商用船隻應享有免費通過這兩條運河的權利。這一說法不僅挑戰了現行的國際通行慣例,更觸及了涉及兩運河主權國家的敏感神經,其背後的意涵與可能引發的漣漪,值得深入探究。
歷史經緯與現實收費
巴拿馬運河的開鑿,確實與美國的歷史角色緊密相連。二十世紀初,美國在時任總統老羅斯福的推動下,成功開鑿了這條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偉大工程。運河完工後,美國曾長期控制並營運,直到1977年簽署條約,並最終於1999年將運河及其周邊區域的主權完全移交給巴拿馬。如今,巴拿馬運河由一個自主機構——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負責管理與營運,所有通過運河的船隻,包括美國船隻,都需要根據船型、載貨量等標準繳納通行費。這些費用是巴拿馬國家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
蘇彝士運河的情況則有所不同。這條運河位於埃及,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由埃及擁有並管理。它同樣是全球重要的航運樞紐,為往來歐亞的船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避免了繞行非洲南端的漫長旅程。與巴拿馬運河一樣,通過蘇彝士運河的船隻也需向埃及繳納費用。
特朗普的「免費」論述
特朗普此次在社交平台上發文,主張美國船隻應免費通行,其核心理據是他認為「如果沒有美國,這些通道就不會存在」。他聲稱已要求國務卿魯比奧立即處理此事。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及的「國務卿魯比奧」實際是參議員馬可·魯比奧。無論是指派對象的身份有誤,還是其背後的意圖,這項要求本身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並非特朗普首次對巴拿馬運河的管理表達不滿。他過去曾多次批評巴拿馬在運河收費上「敲竹槓」,並指責中國在運河管理上影響力日增,甚至曾放話不排除動用武力「收回」運河。此次將蘇彝士運河納入「免費通行」的主張,則進一步擴大了議題範圍。
主權國家的堅定立場
對於特朗普的「免費」要求,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已透過社交媒體明確回應,強調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是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獨立調控的,不存在任何要求免費通行的協議。此番表態直接而堅定,重申了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和管理權。
此前曾有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美國與巴拿馬已達成美軍艦免除通行費的協議,但這一說法隨即遭到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和穆利諾總統本人的否認,後者甚至表示美方此舉「不可接受」。這顯示出在運河收費和管理問題上,巴拿馬方面擁有獨立自主的決策權,並不會輕易讓步。
蘇彝士運河方面,儘管近期受到紅海區域胡塞武裝襲擊船隻的影響,導致運河收入大幅下降,但埃及對運河的收費權和管理權同樣是其國家主權的核心體現,預計也不會接受美國船隻免費通行的要求。
經濟與戰略的權衡
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不僅是全球貿易的關鍵節點,對於美國自身的經濟和軍事部署也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大量來往於美國東西海岸以及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貨物,都依賴這兩條運河運輸。巴拿馬運河承載著約40%的美國集裝箱運輸量,每年約有近百艘美國軍艦通過。蘇彝士運河則是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對於美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調動至關重要。
儘管運河通行費對於單艘大型船隻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相較於繞道所花費的時間、燃料成本以及潛在的風險,通過運河仍然是經濟高效的選擇。特朗普提出的「免費通行」要求,如果僅從節省美國船隻成本的角度來看,似乎符合其「美國優先」的理念,但卻忽略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和主權國家的權利。
主張背後的可能動機
特朗普此番言論的動機可能複雜多元。一方面,這符合他一貫的談判風格,即提出極具挑釁性的要求,以試圖在後續協商中爭取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源於他對美國歷史貢獻的強調,認為美國在運河建設中的作用應獲得持續的「回報」。此外,將對巴拿馬運河「中國影響力」的擔憂與蘇彝士運河的戰略重要性結合,也可能是一種試圖展現強硬姿態,向國內外釋放信號的政治操作。
無論動機為何,這種要求他國允許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其主權範圍內的關鍵基礎設施,無疑是對國際規則和主權平等的挑戰。這可能被視為一種霸權思維的體現,不僅難以實現,更可能損害美國與運河主權國家的關係,進一步複雜化全球航運的秩序與安全。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
特朗普關於運河免費通行的主張,儘管目前看來缺乏國際法基礎和現實可行性,但其作為一種政治姿態,提醒著人們關注全球關鍵水道的控制權、通行權以及相關的國際政治博弈。在當前地緣政治日趨複雜、全球供應鏈面臨挑戰的背景下,運河的安全與穩定,以及相關國家之間的關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來,關於運河通行費的討論、對運河控制權的擔憂(特別是巴拿馬運河與中國相關企業的商業關係問題),以及如何確保全球航運的自由與安全,都將繼續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特朗普的這番「免費通行」要求,或許更像是一記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將促使各方重新審視自身在這些全球命脈中的利益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