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談判陷僵局 農業部長:與中方天天在談

關稅談判的羅生門:美中各執一詞

近期,關於美國與中國是否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出現了互相矛盾的說法,宛如一場「羅生門」。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堅稱,川普政府每天都在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然而,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卻明確否認,表示雙方並未進行任何關稅問題的談判或磋商,並批評美方混淆視聽。

美國農業部長的說法

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表示,美國政府持續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對話,甚至稱之為「每日對話」(daily conversations)。她的說法暗示,美中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溝通,至少在農業領域,關稅議題是討論的一部分。

中方的堅決否認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的態度則相當明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美雙方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並指責美方「不要混淆視聽」。中國商務部也指出,目前中美之間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任何關於中美經貿談判進展的說法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事實依據。

貿易戰背景下的關稅爭端

這場「關稅談判羅生門」發生在美中貿易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自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來,中國也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近期,中國取消了1.2萬噸美國豬肉的訂單,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的新高,顯示中國可能正在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中方的兩手準備

儘管否認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但有報導指出,中國商務部正在蒐集可能豁免關稅的商品清單,包括航太、工業化學和半導體等產業。這顯示,中國可能正在為未來的貿易談判做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美國的動機與策略

有分析認為,美國頻繁釋放與中國談判的訊息,可能是為了營造一種取得進展的印象,以維持美國總統在國內的形象。此外,這也有利於美國在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時,增加其籌碼。然而,這種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的貿易政策產生不信任感。

國際社會的反應

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引起中國的反對,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城堡投資創始人肯·格里芬批評美國現任政府的貿易政策,認為關稅並不能將製造業就業崗位帶回美國,反而會破壞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

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關稅政策也對自身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主要零售商已經警告川普政府,如果關稅保持不變,商店的貨架很快就會空空如也。此外,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也跌至最低水平之一,通脹預期則達到最高水平。

中國的應對策略

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強調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並「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還召開了全國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會議,指出當前中國貿易摩擦進入高強度階段,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講究策略,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未來展望

美中之間的關稅爭端短期內可能難以解決。雙方在談判與否的問題上各執一詞,顯示彼此之間缺乏信任。未來,美中關係的走向,以及全球貿易格局的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