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警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

香港樓市:如何洞察時機與應對變局

樓市,一個牽動港人心弦的詞彙。它不只是一堆鋼筋水泥的集合,更是無數家庭的安居之所,是財富積累的重要途徑,也是社會情緒的晴雨表。近年來,香港樓市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從昔日的屢創新高,到現時的回調與盤整。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許多人不禁會問:「現在香港樓市應如何自處?」而有人更直言:「現在已經是最好的時光」。這句話,是充滿信心的宣言,抑或是對過去高位的一種反思?本文將深入剖析當前香港樓市的現狀、影響因素,並探討在「現在是最好時光」的視角下,個人可以如何評估風險、把握機遇。

市場風貌:回調中的政策暖風

回顧過去幾年,香港樓市從2021年的高位已累積回落不少,一些分析指出,從高位至今樓價已下跌兩至三成,甚至有回到2017年前水平的說法。 這一下跌幅度,無疑讓許多置業人士感到壓力,特別是那些近年來以高成數按揭入市的買家,面臨負資產的風險。 同時,土地市場也出現了低迷,政府的賣地收入大幅減少,對庫房構成壓力。

然而,市場並非一片灰霾。為了應對樓市的持續低迷,香港政府在2024年初全面撤銷了所有住宅物業的需求管理措施,俗稱「撤辣」。 這包括取消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隨後,政府在施政報告中進一步放寬了按揭貸款成數上限至七成,不分物業價值和用途,並調整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 這些政策的推出,旨在降低置業門檻,刺激市場交投,支持樓市回穩。

「撤辣」後的市場反應是複雜的。短期內,市場交投量有所回升。 一手市場在新盤折扣優惠的推動下,成交量顯著增加。 二手市場的買賣宗數也有所上升,但部分成交屬於業主蝕讓個案,顯示市場「去貨」意欲強烈。 儘管政策帶來了短期刺激,但樓價並未因此大幅反彈,反而經過短暫回穩後,在某些月份繼續下跌。 專家分析指出,市場積壓了大量一手樓存貨,發展商需要調整策略以吸納需求,這也導致二手業主需要接受更低價格才能成功出售單位。

租金市場則呈現與樓價背馳的現象。 受惠於各類人才引進計劃,來港人口增加,推高了租賃需求,使租金持續上揚,甚至創下近年新高。 「租金上升,樓價下跌」的現象,使得部分物業的租金回報率有所提高。

最好的時光?多角度審視

「現在已經是最好的時光」這一說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具有多重解讀的可能性。

如果從價格角度來看,相較於過去的高峰,現在的樓價確實有顯著回落,對於錯過上一輪升勢的潛在買家而言,目前的價格或許更具吸引力。 加上政府「撤辣」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及放寬按揭提高了貸款額度,確實為部分具備購買力的買家提供了入市的便利條件。 在這個意義上,相對於過去的高不可攀,現在或許是一個「相對較好」的入市時機。

如果從政策角度來看,政府近期密集推出支持樓市的措施,顯示了穩住樓市的決心。 這些政策短期內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和流動性。 對於相信政策能夠扭轉乾坤的投資者而言,在政策底部入市,可能會是一個較好的時機。

然而,「最好的時光」也可能是相對而言,甚至是帶有風險的。目前的市場仍然面臨多重挑戰。首先,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高利率環境仍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增加了供樓負擔。 儘管市場預期美國可能在2025年減息,這有利於降低按揭成本,但香港的減息幅度可能不如美國,且未來利率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其次,香港本地經濟表現欠佳,影響市民的購買力和對後市的信心。 此外,未來公營房屋供應量的增加,也可能分流部分購買力。 發展商手上的大量貨尾單位,需要在市場上逐步消化,這對樓價構成壓力。

從玄學角度看,也有推算認為2024年樓市應先見谷底,2025年可能會先橫行再上升。 然而,這類分析僅供參考,最終決策仍需基於全面的風險評估。

如何在變局中自處

面對當前充滿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香港樓市,無論是考慮置業、換樓或是持有物業,都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和市場風險。

對於有意置業的潛在買家:

  • 評估自身購買力與借貸能力: 不要盲目入市,需仔細計算首付、印花稅、佣金等各項開支,並評估自己的收入是否能夠承受未來的按揭供款壓力,包括在利率上升情況下的壓力測試。 銀行減息預期是利好,但仍需對利率波動保持警惕。
  • 深入研究市場: 了解最新的樓價走勢、成交數據,以及不同區域和類型物業的表現。 不要只看普遍指數,也要關注個別屋苑或大廈的市價。
  • 精選物業: 如果認為現在是入市時機,應優先考慮地點優越、交通便利、具備租賃潛力的物業,這類物業在市場波動中相對更具保值和抗跌能力。 對於納米樓或過於單一類型的豪宅,可能需要更謹慎評估風險。
  • 保持理性,避免恐慌: 市場情緒容易波動,不要因為看到個別蝕讓個案而恐慌性拋售,也不要因短期政策刺激而盲目跟風追高。
  • 對於現有業主:

  • 檢視財務狀況: 如果以高成數按揭入市,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自身財務壓力,提前規劃應對措施。
  • 考慮市場流動性: 如果有短期內出售套現的需求,可能需要考慮在市場低迷時接受較低的價格,以確保資金流動性。
  • 長線持有策略: 如果沒有迫切的資金需求,且物業質素良好,可以考慮長線持有,等待市場回暖。 租金收入的回升,為長線投資者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 對於投資者:

  • 關注政策導向和市場變化: 政策放寬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機會,特別是豪宅市場受到投資移民新政的提振。 非住宅物業如工商舖在價格低位時也可能存在投資機會,但需仔細研究其用途限制和回報率。
  • 多元化配置: 不要將所有資金集中在樓市,考慮將投資分散到不同資產類別,以分散風險。 銀行定期存款的高息環境,在減息週期前仍有一定吸引力。
  • 結語:穿越迷霧,錨定未來

    香港樓市正處於一個複雜且充滿變數的時期。說「現在是最好的時光」,或許是對市場經過調整後價格相對合理的認可,是對政府政策支持的期待,抑或是對未來潛在機遇的樂觀判斷。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市場依然存在的風險與挑戰。

    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自處?關鍵在於清晰的自我認知、理性的市場分析和審慎的決策。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好時機」,所謂的「最好」,往往是個人在特定時間點,結合自身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對市場的判斷後所做出的最適選擇。

    市場的未來走向,將受到全球經濟、利率、政策以及供求關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仍在不斷演變。 與其猜測市場底部,不如專注於提升自身的財務實力,深入了解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並根據個人需求制定靈活應對的策略。在市場迷霧中,清晰的目標和充足的準備,才是穿越變局、錨定未來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