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拒當稀土棄子 中美戰火燒向東亞供應鏈

中國近期對稀土出口的嚴格管制,特別是針對韓國企業向美國國防承包商供應含有中國稀土的產品,已成為東亞地區乃至全球供應鏈緊張局勢的焦點。這場由中美貿易與科技競爭引發的稀土戰爭,不僅讓韓國面臨被迫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的壓力,也使得全球高科技產業鏈和軍事供應鏈瀕臨崩盤風險。本文將從背景、具體措施及其影響三方面深入探討此事件的重要性與未來展望。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資源擁有者和出口國,一直掌控著關鍵高科技材料的供應命脈。2025年4月,中國商務部正式對包括釹、鈧、鋱等重稀土元素實施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並特別向韓國企業發出警告,禁止其向美國防務承包商提供含有中國稀土礦物質的產品[1][2][3]。這項政策不僅是對過去幾年中美貿易摩擦及關稅戰的一種報復,也是北京利用經濟手段加強其在全球技術和軍事領域影響力的新策略。

中韓之間的新挑戰:拒當“棄子”

此次出口限制直接衝擊了韓企在電動車、航太設備、高端電子產品等領域的重要生產環節[3]。由於許多關鍵零組件依賴含重稀土材料,中方明確表示違反規定者將面臨嚴厲制裁[2][3],使得韓企不得不重新評估其供應鏈策略。在中美兩強角力下,南韓作為重要製造基地,被迫在政治與經濟利益間尋找平衡,不願淪為“棄子”,積極尋求多元化原料來源及自主研發替代技術,以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

全球高科技產業鏈受威脅

此次管制主要針對加工後含重稀土元素製品,而非單純原礦石出口,使得整個高價值加工環節成為瓶頸[1]。這意味著從智能手機到先進武器系統,都可能因原料短缺而遭遇生產延誤或成本上升。此外,由於全球多數先進電子設備均需使用這些特殊金屬,其斷供風險迅速波及歐美盟友,引爆一連串連鎖反應,加劇了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不穩定因素。

東亞火藥桶再度升溫

隨著中國加碼限制措施,美中之間本已緊繃的貿易與安全局勢更加複雜化,而南韓則處於兩大陣營夾縫之中[4][5]。此舉無疑激化了地區軍事與經濟競爭態勢,使東亞火藥桶風險陡增。不僅如此,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全球高度互依且集中化的供應鏈結構存在巨大脆弱性,各方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建立更具韌性的多元採購網絡,以避免類似危機再次發生。

總結來看,中國透過控制核心戰略資源——尤其是重稀土元素——以施壓南韓並牽制美方,是新冷戰背景下典型的大国博弈手法之一。在此情況下,南韓拒絕淪為棋子積極調整策略顯示出亞洲小型經濟體面臨的大挑戰,也凸顯了全球技術和軍工產業高度依賴少數資源控制權帶來的不穩定性。未來,各相關方必須加快推動資源替代研發、多邊合作以及分散風險機制建設,以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及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免於崩盤危機。

資料來源:

[1] finance.sina.com.cn

[2] www.zaobao.com.sg

[3] www.cna.com.tw

[4] www.rfi.fr

[5] www.163.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