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香港二手樓價跌唔落?業主死守底線 買家點算好?

市場的真實溫度:議價拉鋸戰

香港二手樓市正經歷一場微妙的角力。一方是期望能以較低價格入市的準買家,另一方則是普遍不願大幅減價的放盤業主。這場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拉鋸,使得市場呈現膠著狀態,交易難度隨之增加,買賣雙方的議價空間存在明顯落差。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當下市場情緒的複雜性,也預示著短期內二手成交量可能難有顯著突破。

業主的心思:守價的底氣與侷限

為何業主普遍減價幅度有限?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分析指出,現時市場放盤業主普遍抱持觀望態度,減價意願不高,使得議價幅度受限。這種「守價」的心態,部分可能源於對未來市場的審慎樂觀,或是認為本身的物業價值足以支撐現有叫價。經歷過市場的高低起伏,一些業主或許對物業的長期價值仍具信心,不急於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大幅讓步。此外,若非面對緊急資金需求,業主更傾向於等待合適的買家出現,而非透過深幅降價來刺激成交。然而,在整體市場氣氛偏軟,以及新盤持續分薄購買力的情況下,業主的這種守價策略也面臨其侷限性。

買家的期盼:尋覓「筍盤」的心理

與業主的保守形成對比的是,當前市場上的準買家大多抱著尋找「筍盤」的心態。近期市場釋放出可能重啟減息的信號,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市場對低息環境將持續的預期,為準買家入市帶來信心。他們期望藉此機會,在二手市場中覓得性價比較高的物業。這種心理預期促使部分買家在睇樓活動上變得積極,希望透過議價爭取更有利的價格。香港置業分行統計顯示,復活節長假期後,外遊市民返港,帶動二手睇樓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本週末(4月26日至27日)十大指標屋苑預約睇樓量錄得327組,較上週末回升3.5%,終止連續3週跌勢,反映了買家的活躍度有所回升。

落差下的僵局:交易的停滯

正是業主守價與買家尋求「筍盤」的雙重心理作用,導致了買賣雙方在議價空間上存在落差,形成了市場的拉鋸局面。業主認為自己的叫價合理,不願作出大幅度讓步;而買家則期望能爭取到更大的折扣,不願輕易接受業主的價格。這種僵持不下直接影響了二手市場的成交效率。當買賣雙方的價格預期無法匹配時,交易便難以達成,導致二手交投短期內仍維持膠著狀態。儘管睇樓量有所回升,但這並未能立即轉化為成交量的顯著增長,症結就在於這未能彌合的議價鴻溝。市場需要更明確的方向,或是買賣任何一方的預期有所調整,才能打破這種僵局。

新盤與二手:市場力量的此消彼長

當前二手市場的困境,也與一手新盤的競爭密切相關。近期有新界全新盤創下次高的票王紀錄並展開銷售,成功吸引了大量市場資金,並鎖定了部分原本可能流入二手市場的購買力。同時,多個餘貨盤也持續推出各類優惠措施,進一步搶佔市場注意力。在新盤的強勢競爭下,二手市場的吸引力相對減弱,購買力被分流。這種此消彼長的關係,使得二手業主在議價時更加難以抗衡,但他們普遍選擇守價而非大幅降價,這更突顯了買賣雙方的矛盾,也加劇了二手交投的停滯。

曙光或長夜:未來市場走向展望

當前香港二手樓市的格局,是業主「守」與買家「攻」之間的一場持久戰,而議價空間的落差正是這場戰役的核心。短期來看,只要這種預期差依然存在,二手市場的成交量將很難出現爆發式增長。未來市場走向,將取決於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宏觀經濟環境、利率政策的實際變化、新盤推售的策略以及更為關鍵的,是買賣雙方心理預期的調整。如果業主迫於現實壓力或更清晰的市場信號而擴大議價空間,或者買家因市場氣氛持續回暖而追價入市,僵局才可能被打破。在這場拉鋸戰中,時間似乎站在買家一邊,但業主的底氣也未完全瓦解。市場的真實溫度,最終將由買賣雙方博弈的結果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