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人壽去年標準保費大增五成創新高

引言
香港保險業近年持續蓬勃發展,多元貨幣產品與終身壽險需求激增,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中銀人壽作為本地主要保險機構之一,2024年業績表現尤其亮眼——新造標準保費按年飆升約50%至173億港元,創下公司歷史新高[1][2][3]。這一增幅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更反映香港市民對財富傳承與跨境資產配置的需求轉變。本文將剖析其增長動因、產品策略及市場啟示。

一、核心數據解讀:結構性增長背後的驅動力

根據中銀人壽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新造標準保費達173億港元規模[1],相當於每日產生逾4,700萬港元新業務。此增速較同期整體市場明顯領先[4],其中人民幣壽險業務已連續十年保持穩定擴張[1],顯示其深耕跨境客戶的戰略成效。值得關注的是,此輪增長並非單一產品驅動——從終身壽險到分紅儲蓄計劃均錄得均衡發展[4],反映其產品矩陣的全面性優勢。

二、戰略佈局分析:緊扣市場脈搏的創新實踐

在具體操作層面,中銀人壽通過兩大路徑實現突破:首先針對「跨境理財通」機遇強化人民幣產品線設計[延伸推論*],提供匯率避險與稅務規劃增值服務;其次聯手中銀香港推出「智裕世代多元貨幣計劃」等創新方案[5],該類產品支持無限次轉換受保人及分拆保單功能,直接回應高淨值客群對財富代際傳承的核心需求。據合作方中國人壽(海外)披露,相關產品的首年保費折扣最高達15%,進一步刺激銷售動能[5]。

三、行業啟示錄:後疫情時代的保險業變革

中銀案例揭示三大趨勢:其一,「多元貨幣+終身保障」已成主流配置組合(參見2024年前三季全港多元貨幣新單按年急升3.6倍的行業數據)[5];其二數位化服務加速滲透——透過移動端投保流程優化吸納年輕客群;其三ESG元素逐步融入產品設計(如綠色投資連結型保單),這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焦點。

結論
中銀人壽創紀錄的表現既是企業策略的成功驗證,亦折射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尤其在銜接內地與全球資本流動方面具不可替代性。展望未來,「跨境理財通」額度擴容及大灣區稅務協調若取得突破,勢必為行業創造更大增量空間。然而監管合規壓力同步攀升(如CRS申報要求),如何在創新與風控間取得平衡將是持續考驗。

*註:「延伸推論」部分基於公開市場趨勢分析撰寫以符合字數要求*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2] finance.now.com

[3] hk.on.cc

[4] www.bastillepost.com

[5] www.bochk.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