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迎內地客熱潮 投保額升逾六成

香港保險市場在2024年迎來顯著增長,內地訪客投保金額持續攀升。保監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源自內地客戶的新造保單保費達628億港元,按年增長6.5%,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近三成。這項趨勢不僅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更凸顯跨境保險服務的深化發展。

內地客投保結構與市場份額

根據臨時統計數字,2024年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5,374億港元(非相連個人業務佔4,718億),整體按年升11.4%。其中終身壽險、危疾及醫療保險構成內地客投保主力,分別佔比59%、28%和5%,且多數以非整付方式支付[2][3]。值得注意的是,退休計劃業務錄得357億港元保費收入,同比增幅達22%,反映港式退休保障方案對跨境客戶的獨特價值[1]。

行業整體表現與產品創新

全港長期業務(不含退休計劃)新造保單保費達2,198億港元,按年激增21.4%。分紅型產品貢獻1,824億港元市佔率領先[2],而合資格延期年金亦發出7萬份合約、吸納45億港元資金[2]。中銀人壽憑藉人民幣壽險優勢創下173億元新造標準保費紀錄(市佔率58%),其50%的年增長率遠超市場平均水平[4]。陽光保險則在內地實現總保費1,283.8億元人民幣(約1,389億港元),同比增長8%,顯示兩地市場協同效應增強[5]。

風險管理與未來挑戰

儘管財產損壞及法律責任等再保險業務帶來21億元承保利潤[2],但業界面臨利率波動與理賠成本上升壓力。值得關注的是醫療險種僅佔內地客投保量5%,反映高端醫療服務仍有開發空間。監管機構需平衡創新速度與消費者權益保障,特別是在跨境理賠流程簡化方面亟待突破。

綜觀全局,香港保險業正透過產品差異化與跨境服務優勢鞏固區域樞紐地位。隨著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深化,「保險通」等政策紅利有望進一步釋放需求潛力。然而從業者須警惕過度依賴單一客源風險,宜加速拓展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以實現可持續增長。

主要數據速覽表

| 項目 | 2024年數據 | 同比變幅 |
|——|————|———-|
| 毛保費總額 | 6,378億港元 | – |
| 內地訪客新造單 | 628億港元 | +6.5% |
| 延期年金引進額 | 45億港元 | – |
| 中銀人壽標準單 | 173億港元 | +50% |

此統計涵蓋期貨型產品結構轉變——分紅險維持主流地位之際,「儲蓄+保障」組合式商品正成為市場新增長點。專業人士指出:精準對接中產家庭財富傳承需求將是下一階段競爭焦點。(全文完)

資料來源:

[1] finance.now.com

[2] hk.on.cc

[3] hk.epochtimes.com

[4] www2.hkej.com

[5] ct.acnnewswir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