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民堅拒戒煙:香港家中吸煙現象明年或加劇」

控煙十招在香港引發了廣泛討論,特別是對於電子煙使用者而言,新政策可能帶來重大影響。以下將深入分析這些措施,以及它們對不同群體可能造成的影響。

新控煙措施概述

香港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控煙政策,目標是到2025年將吸煙率降至7.8%,並長遠達到「無煙香港」的願景。為此,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短、中、長期措施,其中短期措施被稱為「控煙十招」。這些措施主要圍繞四個方向展開:「管供應、降需求」、「禁宣傳、減引誘」、「擴禁區、免煙害」以及「重教育、助戒煙」。具體措施包括:

  • 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
  • 提高未完稅煙草相關罰則
  • 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另類煙)
  • 實施全煙害警示包裝的規定
  • 禁止加味煙
  • 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吸煙產品
  • 持續檢視煙草稅
  • 排隊時禁止吸煙
  • 增加禁煙區、加重罰款
  • 加強戒煙教育和服務
  • 電子煙使用者的反應

    對於電子煙使用者而言,最直接的影響是「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另類煙)」這一措施。根據最新法例,自2026年4月30日起,在公眾場所管有另類煙用物質,如煙彈、加熱煙支和草本煙,將被視為違規行為。

    一些電子煙使用者對此表示無奈和不滿。他們認為,吸食電子煙是為了替代傳統香煙,有助於戒煙。一位有三年電子煙煙齡的蘇小姐表示,新措施實施後,她只能在家吸食電子煙,但她強調不會因此戒煙。她還覺得香港的煙民就像賊人一樣,明明沒有犯法,卻好像在做什麼不光彩的事情。

    此外,還有煙民認為政府的控煙措施過於嚴厲,並質疑為何不禁酒,因為他們覺得飲酒的禍害可能比吸煙更大。這種觀點反映了一部分煙民對政府政策的不理解和不認同。

    新措施的具體影響

  • 公眾場所禁煙範圍擴大: 新措施將擴大禁煙區範圍,包括排隊等候公共交通工具、進入醫院、體育館、診所和學校等地點。違規吸煙者將面臨定額罰款。
  • 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 自2026年4月30日起,禁止在公眾場所管有另類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等。這意味著電子煙使用者不能在公共場所攜帶或使用這些產品。
  • 加味煙禁令: 政府計劃禁止售賣含有指定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包括加味煙。此舉旨在減少吸煙產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降低他們開始吸煙的可能性。
  • 提高罰則: 對於未完稅煙草產品的相關罪行,最高罰款將提高至200萬港元及監禁七年。同時,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吸煙產品的罰則也將提高。
  • 政府的立場和目標

    香港政府推行這些嚴厲的控煙措施,主要基於以下考量:

  • 保護公眾健康: 政府認為吸煙對個人和公眾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可能對青少年造成更大的危害。
  • 履行國際義務: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各國採取措施減少煙草使用,香港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有責任履行相關義務。
  • 減少醫療負擔: 吸煙相關疾病給香港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通過控煙可以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降低醫療成本。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煙草商在香煙中加入香味,有如糖衣毒藥,減少年輕人對吸煙危害的「知情」機會;在香煙中加入尼古丁、香味,增加上癮機會,令煙民失去選擇權,批評煙草商才是剝奪市民「知情同意」以及「選擇權」的人。

    其他持份者的聲音

  •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 該委員會歡迎政府加強控煙措施,並建議政府進一步將室外人煙稠密區域劃為指定禁煙區,例如旺角和銅鑼灣。
  • 報販協會: 有報販代表擔心,禁止售賣果味煙可能會導致市民轉向購買私煙,影響他們的生意。
  • 電子煙的爭議

    電子煙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產品,一直存在爭議:

  • 健康風險: 儘管電子煙不含燃燒產生的焦油,但其煙油中含有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學物質仍然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長期使用電子煙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問題。
  • 戒煙工具: 一些研究表明,電子煙可以作為戒煙的輔助工具,幫助吸煙者減少對傳統香煙的依賴。然而,也有研究發現,電子煙使用者最終可能同時吸食電子煙和傳統香煙,反而增加了尼古丁的攝入量。
  • 青少年影響: 電子煙的口味和設計對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可能導致他們開始吸煙,並最終成癮。
  • 總結

    香港政府的「控煙十招」旨在全面降低吸煙率,保護公眾健康。這些措施對電子煙使用者產生了直接影響,但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不滿。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市民對控煙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要關注不同持份者的聲音,尋求更平衡的解決方案。

    對於電子煙使用者而言,面對新的法規,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吸煙習慣,並考慮戒煙或尋找其他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