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槍擊事件:印巴局勢急速惡化
2025年4月22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針對遊客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事件發生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迅速升級,引發國際社會對於印巴可能再次爆發軍事衝突的擔憂。
槍擊事件始末
這起槍擊事件發生在被譽為「小瑞士」的帕哈爾加姆鎮,該地是熱門的旅遊勝地。槍手突然從山上的樹林裡竄出,向人群聚集處的遊客近距離開槍。倖存者表示,槍手主要針對非穆斯林男性。一個名為「抵抗陣線」(TRF)的組織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並表示這是為了反對印度政府在當地「引入外來者」的政策。
印度的強硬反應
事件發生後,印度總理莫迪緊急中斷了對沙特阿拉伯的訪問,提前回國並召開內閣安全委員會會議。印度政府隨後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強硬措施,包括:
- 水資源: 暫停《印度河水協定》,可能影響巴基斯坦的水力發電和農業灌溉。
- 邊境管控: 關閉兩國之間的主要邊境檢查站。
- 人員往來: 撤銷向巴基斯坦公民簽發的所有簽證,並要求已獲得簽證的巴基斯坦人在72小時內離境。
- 外交: 驅逐巴基斯坦外交官,並限制印度駐巴基斯坦高級專員公署的人員規模。
莫迪總理誓言要「追捕」襲擊者,並將其繩之以法。印度政府指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但並未提供具體證據。
巴基斯坦的反制措施
巴基斯坦否認與此次襲擊有關,並表示將採取「以牙還牙」的措施。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商討應對印度的舉措。巴基斯坦宣布:
- 暫停並取消向印度公民簽發的所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免簽計劃(SVES)簽證。
- 要求目前持該簽證在巴基斯坦的印度公民在48小時內離境。
- 宣布印度駐巴國防、海軍和空軍顧問為「不受歡迎人物」,要求其立即離境。
- 限制印度駐巴高級專員公署的人員規模。
- 將就印度違反《印度河河水條約》問題,訴諸國際平台。
- 禁止所有印度擁有或營運的航空公司飛越巴基斯坦領空。
- 全面暫停與印度的貿易往來。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警告稱,局勢升級可能導致印巴爆發「全面戰爭」。
克什米爾爭端背景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聲稱對克什米爾擁有主權,但兩國實際控制着不同的部分領土。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兩國衝突的焦點。過去三十年來,領土糾紛已造成數萬人死亡。儘管近年來暴力事件有所緩解,但這次槍擊事件再次引發緊張局勢。
未來走向
克什米爾槍擊事件後,印巴關係急劇惡化,雙方互相指責、採取強硬措施,使得局勢更加複雜。國際社會普遍呼籲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然而,短期內印巴關係難以緩和,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