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推出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 覆蓋70項政務服務

中山市政務服務中心近日設置了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為兩地市民提供便捷的政務服務。此舉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合作的重要體現,也標誌著跨境政務辦理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本文將從該自助服務機的設置背景、具體功能及其帶來的優勢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並探討其對促進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深遠意義。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促進三地在經濟、社會及公共服務領域的融合成為重點工作之一。中山市作為大灣區重要城市之一,一直積極探索便民利企的新模式。2025年4月起,中山市政務服務中心一樓正式啟用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市民可於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12時及下午1時至5時期間使用該設備申請超過70項香港政府提供的政務服務[1][2]。這種創新嘗試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兩地居民無需親赴香港即可完成多項行政手續,大幅提升了跨境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跨境通辦」自助機具體應用

該自助服務機涵蓋範圍廣泛,包括身份證明文件申請、車輛登記、稅務繳納等多類常用政務事項[1]。例如,在以往需要親身到香港相關部門排隊等待處理的繁瑣流程,如今只需在中山本地透過智能終端即可完成申請和資料提交。此外,自助設備配備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與數據加密系統,確保個人信息安全與操作便捷性兼顧。

這種模式不僅方便了普通市民,也對企業尤其是跨境經營者帶來實質幫助。例如,中山板芙鎮早前已率先開展「跨境通辦」專窗業務,涵蓋19個部門44項事項,有效推動與汕頭、江門等周邊城市間事務互認互辦[4]。此次引入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機,更是將便利範圍擴展至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加強了整個大灣區內部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優勢分析:提升效率與促進融合

首先,此舉極大節省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在傳統模式下,大量涉及港澳事宜須頻繁往返兩地,不僅耗費人力物力,也增加疫情防控風險。而透過本地化智能終端,即使是不熟悉網絡操作或行動不便人士也能輕鬆完成所需手續,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其次,「跨境通辦」有利於推動政策銜接和制度創新。目前粵港澳三地在法律法規、市場監管等方面仍存在差異,但隨著更多類似措施落實,可逐步形成更緊密的一體化治理架構。例如,中山科創園聚焦高端製造業發展,引入多家上市公司及高新技術企業,其產業鏈上下游均受惠於政策便利化[4];而「跨境通辦」則為人才流動、市場拓展提供有力支撐。

最後,此舉彰顯政府致力打造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形象。「智方便」、「一站式」、「無紙化」成為未來公共管理趨勢,而中山市此次引入之智能終端正符合這些理念,不僅提升市民滿意度,更樹立起良好示範效應,有望被其他灣區城市借鑒推廣[3][5]。

總結而言,中山市設立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不但切實解決了兩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也加速推動了一體化治理框架建設,有利於打造更加緊密聯繫、高效運轉的大灣區經濟圈。在未來,我們期待此類創新措施能夠持續擴容升級,覆蓋更多領域、更廣泛群眾,共同譜寫粵港澳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gbcode.rthk.hk

[3] www.nfnews.com

[4] www.zs.gov.cn

[5] www.bayarea.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