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東盟成員國深化交流 開拓全新商機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長期以來扮演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橋樑角色。近年來,特區政府積極深化與東盟成員國的經貿合作,以鞏固香港在區域經濟中的戰略地位。2025年4月,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代表團訪港,標誌着雙邊關係邁向新階段。本文將探討香港與東盟的合作現狀、政策舉措及未來潛力。

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促進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

為加強與東盟的互動,特區政府於2025年3月推出「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針對東盟國家的商界領袖、專業人士及文化代表簡化出入境手續。此舉旨在降低跨國商務活動的時間成本,吸引更多東盟企業透過香港進入內地市場。例如,印尼的科技初創公司可藉此計劃快速對接大灣區供應鏈資源;泰國文化機構則能更便捷參與本地藝術展覽或論壇。

該計劃亦強化人文合作層面。據統計,2024年香港接待的東盟旅客較前一年增長15%,而教育交流項目如「亞洲青年領袖計畫」亦納入更多東盟學員名額。這種「軟性連結」有助於建立長期互信關係,為後續投資奠定基礎。此外,香港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國際化環境,使其成為東盟國家人才交流的理想平台。通過這些交流活動,東盟國家的專業人士和學者可以更深入了解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創新動態,從而促進雙方在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合作。

「超級聯繫人」角色:法律體系與專業服務優勢

林定國署理行政長官在會談中強調,「一國兩制」賦予香港普通法司法管轄權的獨特性,使其成為跨國企業處理合約糾紛的首選仲裁地。目前超過80%涉及中國內地的國際商業爭議選擇在香港調解。這項優勢對注重法治環境的東盟投資者尤其具吸引力。香港的法律體系不僅提供了穩定和透明的商業環境,還擁有豐富的法律專業人才和成熟的仲裁機構,這些都為東盟企業在香港進行商業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此外,《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的服務業開放承諾進一步釋放潛力。例如,新加坡律師事務所可透過聯營方式在香港提供跨境法律諮詢;馬來西亞金融科技公司則利用本地監管沙盒測試新型支付系統後再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雙方的服務業合作,還推動了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展。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和法律服務業在全球具有較高的聲譽,這為東盟國家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發展空間。

《投資協定》升級:數字化轉型與RCEP機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最新披露,《投資協定》中關於「不符措施清單」的談判已於2025年初完成。修訂後的議定書將明確禁止歧視性待遇條款(如股權比例限制),並新增數字貿易章節以規範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此舉直接回應越南電子商務平台對雲端存儲本地化的疑慮,同時為香港金融機構在泰國開展線上財富管理掃除障礙。

值得關注的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成為下階段重點目標。儘管目前加入程序仍待共識,但香港已在無紙化通關標準制定方面向RCEP成員展示技術能力——例如應用區塊鏈驗證原產地證明書試點項目已覆蓋菲律賓出口至港貨物的30%品類。RCEP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為香港與東盟的合作帶來更多機遇。香港可以利用其金融和物流優勢,成為RCEP框架下的區域貿易樞紐,推動區域內的貿易和投資流動。

從入境便利化到法律框架升級再到數字基建整合,「多軌並進」策略正重塑香港—東盟合作格局。短期來看,《投資協定》修訂有望帶動製造業供應鏈重組;中長期則需把握綠色金融標準互認等新興領域機遇(如印尼鎳礦開採項目的碳信用交易)。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核心定位仍是支撐雙邊關係深化的關鍵基石。香港應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推動與東盟的全面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實現互利共贏。

資料來源:

[1] www.news.cn

[2] bau.com.hk

[3] www.hk01.com

[4] news.rthk.hk

[5] www.locpg.gov.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