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寵茂揭露:加味煙是糖衣毒藥,煙草商剝奪選擇權」

控煙十招:加味煙爭議與香港控煙策略分析

引言:糖衣下的健康隱憂

香港特區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控煙十招」,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措施是禁止加味煙。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將加味煙形容為「糖衣毒藥」,直指煙草商利用添加劑掩蓋吸煙的危害,誘使更多人染上煙癮。這項措施引發了關於吸煙者選擇權的討論,以及對煙草商行銷策略的質疑。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控煙策略,剖析加味煙爭議,並探討相關措施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控煙策略:多管齊下,保護公眾健康

香港政府的控煙工作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項長期且全面的策略。除了禁止加味煙外,「控煙十招」還包括:

  • 禁止另類吸煙產品:香港已於2022年禁止進口、銷售另類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和加熱煙),但允許自用管有。政府擬進一步管制在公共場所吸食電子煙,並研究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以防止「毒煙彈」等問題。
  • 擴大禁煙區:計劃擴大禁煙範圍至老人院、學校、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並提高違規吸煙的罰款。
  • 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計劃於2027年推出完稅煙標籤制度,並在之後實施「全煙害」包裝,以提高吸煙危害的警示效果。
  • 其他措施:包括提高未完稅煙的罰則、持續檢視煙草稅水平等。

這些措施旨在多管齊下,降低香港的吸煙率,保護公眾健康,特別是年輕人和女性,避免他們受到煙草產品的誘惑。

加味煙爭議:選擇權還是糖衣陷阱?

禁止加味煙是「控煙十招」中最具爭議性的措施之一。支持者認為,加味煙中的添加劑會掩蓋煙草的刺激性味道,使吸煙更容易上手,特別是對於年輕人。盧寵茂局長指出,年輕煙民中,有七成吸食加味煙,反映傳統香煙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煙草商試圖通過加味煙來吸引年輕客群。

反對者則認為,禁止加味煙侵犯了吸煙者的選擇權。他們認為,成年人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政府不應過度干預。然而,盧寵茂局長反駁稱,煙草商在香煙中加入香味,如同「糖衣毒藥」,使煙民難以戒斷煙癮,實際上是剝奪了煙民的選擇權。

加味煙的健康風險:不僅僅是煙草

加味煙的危害不僅僅來自於煙草本身。研究表明,加味煙中的添加劑在燃燒時會產生額外的有害物質,增加吸煙者的健康風險。例如,一些水果味香煙中含有的香豆素,可能導致肝損傷。此外,加味煙往往會使吸煙者吸入更深的煙霧,增加尼古丁的攝入量,加劇煙癮。

香港的控煙成效與挑戰

香港的控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煙率從1980年代的23.3%下降到2023年的9.5%。然而,近年來吸煙率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緩,甚至出現反彈的趨勢。

此外,另類吸煙產品的興起也給控煙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香港已經禁止電子煙的進口和銷售,但仍有人通過非法途徑購買或從國外攜帶入境。電子煙的口味多樣,更容易吸引年輕人,而且一些不法商家將電子煙改造成吸食毒品的工具,對社會治安和青少年健康造成威脅。

國際經驗:禁止加味煙是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禁止加味煙已經成為國際控煙的趨勢。歐盟、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都已禁止或限制加味煙的銷售。這些地區的經驗表明,禁止加味煙可以有效降低吸煙率,特別是對於年輕人。

結論:為了更健康的未來

「控煙十招」是香港政府為進一步降低吸煙率、保護公眾健康而採取的綜合性措施。禁止加味煙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旨在減少煙草產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防止他們染上煙癮。儘管這項措施存在爭議,但從長遠來看,有助於降低吸煙率,提高公眾健康水平。

面對煙草商的反對和既得利益的阻礙,政府需要堅定控煙的決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同時,也要加強對另類吸煙產品的監管,防止其成為新的健康威脅。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無煙香港的目標,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