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市場動盪背後:專家解讀穩健投資級別債券」

近期美國債市出現了一波動盪,30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升破5厘,引發市場對美國債務風險的擔憂。然而,多位專家指出,這並不代表債市危機的爆發,投資級別債券依然保持穩健。此次動盪的根源複雜,既有投資者平衡投資組合的因素,也有市場對美國財政政策和經濟前景的疑慮,以及潛在的「買方罷工」現象。

美國債市的動盪,最初源於投資者對通膨預期上升的擔憂,以及聯準會可能延遲降息的預期。為了平衡投資組合,部分投資者選擇沽出美債,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孳息率上升。然而,與過去的債市危機不同,這次動盪並未蔓延至整個債市。根據香港01的報導,債券策略師認為,此次並非債市危機,暗示投資級別債券仍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此外,鉅亨投資雷達指出,即使是非投資等級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也繳出了可觀的報酬率,顯示市場恐慌過後,長期投資的機會依然存在。

更深入地分析,花旗銀行認為,上週美債市場的動盪並非由外國投資人拋售所致,而是市場對公債需求下降的憂慮,衍生出「買方罷工」的現象。所謂「買方罷工」,指的是投資者因為對市場前景感到擔憂,而暫緩或停止購買債券,導致市場缺乏買盤,進而推升了債券的孳息率。這種現象反映了市場對美國財政狀況和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同時,工商時報的報導也提到,美國總統川普的經貿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加速了資金從美債市場撤離。然而,摩根大通資產管理投資總監Bob Michele認為,美債已經出現見底跡象,海外投資者對美債的信心並未受到動搖,聯準會的數據也顯示海外央行正在增持美債,這為美債市場的穩定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債息率出現波動,但美元的地位尚未受到動搖。古天后在Sing Tao Daily的文章中指出,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其地位難以被取代。即使美債市場出現動盪,各國央行仍然願意持有美債,以維持其外匯儲備的穩定。此外,高評級債券的抗震性相對突出,表現優於其他債券類型。郭修誠表示,近期市場不安蔓延至債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升至4.4%之上,但高評級債券的表現相對穩健,顯示其在市場動盪時的避險功能。

總而言之,近期美國債市的動盪,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通膨預期、聯準會政策、財政政策以及市場情緒等。儘管市場出現了一些恐慌情緒,但專家普遍認為,這並非債市危機的爆發,投資級別債券依然保持穩健。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同時,也應關注美國財政政策和經濟前景的變化,以及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調整,以便更好地把握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