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於4月22日起在港島區實施交通錄影執法,初期選定中環及灣仔的四個交通違例黑點進行試行。此舉旨在打擊違例停車、在限制區上落客等交通違規行為,以改善港島區的交通秩序。然而,此項新措施一經推出,便引發了各方關注,特別是立法會議員對其成效及潛在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新措施利用運輸署現有的閉路電視系統進行監控,並由警方負責執法。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無需額外增加人手,且具有一定的阻嚇性。議員普遍認為,初期此措施或能有效減少違泊情況,對改善交通狀況有所幫助。然而,也有議員對此措施能否杜絕違泊行為表示擔憂,特別是針對一些「老闆車」的違泊問題。由於這些車輛的車主往往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可能較少受到傳統執法手段的約束,因此錄影執法能否有效針對此類違規行為,仍有待觀察。
除了對「老闆車」的疑慮外,議員也關注到罰款金額的調整。近期傳出消息,違泊罰款或將增加至400元,但有議員認為,即使提高罰款,其阻嚇力仍然不足。他們指出,對於一些高收入人士而言,400元的罰款可能不足以構成有效的威懾,因此需要考慮進一步提高罰款金額,或採取其他更嚴厲的措施,才能真正杜絕違泊行為。此外,也有聲音指出,單純依靠提高罰款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停車位的供應,並加強對違規行為的執法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通錄影執法並非首次嘗試。過去,警方也曾利用類似的技術進行交通監控,但效果並不理想。此次試行,警方強調將善用運輸署的閉路電視系統,並加強對違規行為的分析和研判,以提高執法的精準度和效率。然而,如何確保執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濫用權力,也是警方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此外,如何平衡執法效率與市民的隱私權,也是一項重要的挑戰。
總而言之,港島區的交通錄影執法試行,是警方改善交通秩序的一項重要舉措。雖然此措施具有一定的阻嚇性,但其能否真正杜絕違泊行為,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要使此措施取得成功,需要警方在執法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對違規行為的分析和研判,並積極聽取各方意見,以確保執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時,政府也應加大對停車位供應的投入,並採取其他綜合性的措施,才能真正解決港島區的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