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黎衝突持續升級,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軍事對峙不斷,雙方在黎巴嫩南部及以色列北部地區頻繁爆發交火。此次衝突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以色列與真主黨長期對立的延續,同時也與更廣泛的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息息相關。自2023年末爆發以來,衝突強度不斷增加,對雙方及地區穩定造成嚴峻挑戰。
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針對真主黨的精準打擊,旨在削弱其軍事能力,並阻止其對以色列發動攻擊。根據多個新聞來源,以色列軍方聲稱已多次成功擊斃真主黨的重要指揮官。例如,香港01報導指出,以軍在黎巴嫩南部擊斃了真主黨第4400部隊副指揮官納賽爾,該部隊負責走私武器至黎巴嫩境內。中央社及經濟日報等媒體也報導,以色列軍方在納巴蒂葉地區擊斃了真主黨精銳部隊「拉德萬部隊」副首腦夏哈迪。此外,以色列國防軍更聲稱在朱瓦亞地區擊斃了真主黨納賽爾部隊飛彈和火箭彈小組指揮官賈法爾·卡迪爾·法烏爾(參考星島日報)。這些行動顯示以色列正積極針對真主黨的核心戰鬥力量進行打擊。
然而,真主黨也並非坐以待斃。作為黎巴嫩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真主黨對以色列的攻擊頻繁且具威脅性。維基百科的相關條目指出,真主黨持續向以色列北部地區發射火箭彈和導彈,對以色列的邊境社區造成威脅。更甚者,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曾向以色列發射180枚彈道導彈,特拉維夫甚至有建築物被擊中,顯示衝突已擴大至地區層面。這些反擊行動是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回應,也是真主黨展現其軍事力量和決心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攻擊事件往往與地區內其他事件相互關聯,例如,伊朗的攻擊被視為是對阿巴斯·尼爾福魯尚、哈桑·納斯魯拉、伊斯梅爾·哈尼亞被暗殺事件的回應。
此次衝突的背景複雜,涉及多方勢力。真主黨與伊朗的緊密聯繫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以色列一直將真主黨視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代理人,並指責伊朗向真主黨提供武器和資金支持。因此,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打擊也往往被視為對抗伊朗擴張勢力的手段。此外,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長期邊境爭端,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主權的侵犯,也加劇了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維基百科關於以色列—真主黨衝突的條目詳細記錄了自2023年以來衝突的演變過程,以及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在衝突中的作用。
總而言之,2024年以黎衝突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色列對真主黨的軍事打擊旨在削弱其軍事能力,而真主黨的反擊則旨在捍衛自身利益和對抗以色列的侵略。衝突的持續升級不僅對雙方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對地區穩定構成了威脅。解決以黎衝突的根本途徑在於通過外交談判,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並解決導致衝突的深層次原因。然而,在目前複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