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下修全球商品貿易預期至負成長

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商品貿易前景正在急劇惡化,並下調了2025年的貿易增長預期至負0.2%。這一修正主要歸因於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以及對未來關稅不確定性的擔憂。這不僅是對年初樂觀預期的重大逆轉,也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面臨的日益嚴峻挑戰。

美國的關稅政策,尤其是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措施,正在對全球貿易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WTO的報告指出,相較於此前建立在“低關稅”基準情境下的預期,目前的預測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這表明關稅措施正在擾亂全球供應鏈,增加貿易成本,並抑制國際貿易活動。特別是,美國對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徵收的關稅,對亞洲經濟體產生了直接影響,迫使這些國家重新評估其貿易策略和產業發展方向。

更令人擔憂的是,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市場的悲觀情緒。WTO警告稱,如果美國進一步擴大關稅範圍,或者採取更加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全球貿易前景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投資決策,也阻礙了全球經濟的復甦。例如,一些企業可能會推遲擴張計劃,或者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以避免關稅風險。此外,關稅還可能引發貿易報復,導致貿易摩擦升級,進而損害全球貿易體系。

除了美國的關稅政策,其他因素也在影響全球貿易前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能源價格波動、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等,都對國際貿易產生了不利影響。然而,WTO明確指出,美國的關稅措施是導致全球貿易前景急劇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報告預計,在現行關稅措施下,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萎縮0.2%,而2026年可能出現溫和復甦,增長約2.5%。然而,這種復甦的程度取決於關稅政策的調整以及全球經濟的整體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受關稅影響的程度有所不同。北美地區預計將受到最顯著的衝擊,而亞洲經濟體也將面臨嚴峻挑戰。香港經濟作為高度開放的貿易中心,也難免受到全球貿易環境的影響。因此,香港需要密切關注全球貿易動態,並採取積極措施,以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挑戰。例如,香港可以加強與其他貿易夥伴的合作,拓展新的貿易市場,並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WTO的最新報告發出了嚴重的警告:全球貿易前景正在急劇惡化,而美國的關稅政策是主要推手。關稅不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增加了貿易成本,也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面對這一挑戰,各國需要共同努力,維護多邊貿易體系,避免貿易保護主義,並促進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各經濟體也應積極應對,調整貿易策略,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全球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