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文憑試(DSE)相關新聞頻頻登上媒體頭條,不僅涉及考試內容的洩漏,也出現考生涉嫌訛稱成績以求進入大學的案件。這些事件不僅引發社會對考試制度的質疑,也凸顯了在升學壓力下,部分考生可能面臨的道德困境。
首先,近期備受關注的是一名女子涉嫌訛稱在DSE英文科取得第三級成績,企圖以此報讀香港教育大學(教大)的英文系。根據香港01的報導,被告吳梓瑩目前獲准以500元保釋,案件押後至5月28日再訊。此事件反映出部分考生為了追求理想學府,可能採取不正當手段,試圖蒙混過關。教大作為香港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其入學標準自然受到高度重視,任何形式的舞弊行為都將受到嚴厲譴責。
其次,DSE考試的保密性也再次受到挑戰。多篇報導指出,一名應屆DSE女監考員涉嫌將英文科聆聽卷的空白答題簿上傳至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香港商報、點新聞以及法庭線等媒體均有相關報導,顯示事件已引起廣泛關注。該名監考員最終承認違反保密規定罪,並被判處刑罰。此事件不僅暴露了考試監考制度的漏洞,也警示了監考人員的責任重大,任何洩漏試題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制裁。更令人擔憂的是,被告在小紅書上傳試卷,並試圖藉此招攬教學生意,將考試保密與個人利益掛鉤,這種行為更顯惡劣。警方在接獲考評局報案後迅速展開調查,並成功拘捕了該名女子,展現了對考試舞弊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此外,DSE考試內容本身也偶爾會引起爭議。myTV SUPER的報導指出,2025年DSE英文口試題目中,出現了關於香港劍擊運動員張家朗的題目,但有內地生表示不認識他。這反映出不同地區的學生在文化背景和知識儲備上可能存在差異,也引發了對考試題目設計是否具有普適性的討論。雖然這並非嚴重的考試舞弊事件,但它提醒了考評局在設計題目時,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背景,避免出現過於偏頗或地域性的問題。
總而言之,近期發生的DSE相關事件,從考生涉嫌訛稱成績到監考員洩漏試題,都對香港的教育制度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些事件不僅暴露了考試制度的漏洞,也反映了在升學壓力下,部分考生和監考人員可能面臨的道德困境。完善考試監考制度、加強對監考人員的培訓、提高考試保密意識,以及在設計考試題目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背景,都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考試制度,才能確保DSE考試的公信力,並為香港的教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