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竹棚︱「合資格人士」預簽安全表 申訴專員批荒唐

香港的竹棚架作業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近年來更頻繁出現意外事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新聞報導中可見,竹棚架的搭建與檢查程序,以及相關人員的資格認證,是保障工人安全的重要環節。然而,現行機制仍存在漏洞,例如在竹棚尚未完全搭建完成的情況下,已出現「合資格人士」預先簽署安全表的現象,這反映出安全意識的淡薄以及對程序的不嚴謹。

竹棚架作業的風險性不容忽視。根據香港政府資訊處的資料,二零一八年至二零二五年(截至一月二十六日),涉及建築地盤竹棚架作業的工業意外致命個案數目不容小覷。這些事故往往造成工人嚴重傷殘,甚至死亡,對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例如,一宗新聞報導中提及,一位三十歲的趙先生在搭飛棚時因安全扣斷裂從十一樓墜落,導致下半身癱瘓。這不僅凸顯了竹棚作業本身的高危險性,也暴露了安全設備的潛在問題。此外,懸空式竹棚架(俗稱吊棚)更是高危工作項目,過去曾發生多宗嚴重意外,導致工人死亡。

為提升竹棚架作業的安全,勞工署制定了《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並不斷進行修訂。守則明確規定,竹棚架在使用前必須由合資格的人員進行檢查,並定期檢查,以確保其安全狀態。合資格的人員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有效地評估竹棚架的結構安全。然而,新聞報導中提到的「預簽安全表」現象,顯然違反了守則的精神,也削弱了檢查的有效性。新修訂的《工作守則》更要求吊棚工人須持有有效的安全訓練,這是一個積極的進展,但如何確保所有吊棚工人都能接受到充分的培訓,以及如何加強對培訓效果的監管,仍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加強對人員資格的審核和培訓外,還需要完善竹棚架的設計、搭建和檢查流程。例如,可以引入更先進的材料和技術,提高竹棚架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同時,應加強對搭建過程的監管,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此外,申訴專員陳積志指出現行職安健機制下,高風險作業前必須由合資格檢驗員檢查裝置的安全狀態,並簽署指定「棚紙」確認棚架安全,這是一個重要的保障措施,但需要確保檢驗員的獨立性和專業性,避免出現利益衝突或徇私舞弊的情況。

總而言之,保障竹棚架作業的安全,需要政府、業界和工人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監管,完善相關法規和守則,並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業界應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對工人的培訓和管理,並採用更先進的安全技術和設備。工人應嚴格遵守安全規定,積極參與安全培訓,並及時報告任何安全隱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竹棚架作業的風險,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並維護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