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戶送平台在香港正式結束營運,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外賣員的權益保障方面。長久以來,外賣員的僱傭關係一直存在爭議,戶戶送的撤出更凸顯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大量外賣員面臨著工傷賠償、遣散費等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引發了工會的強烈關注與呼籲,並促使他們積極尋求立法途徑以保障外賣員的權益。
自戶戶送宣布撤出香港市場以來,外賣員權益關注組一直積極與平台方溝通,試圖了解遣散安排,但始終未能獲得任何明確的回覆。根據初步估計,追討金額可能高達一千萬元,涉及大量外賣員的權益。關注組已協助受影響的工友向勞工處落案,希望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不少外賣員也正考慮透過法律途徑追討工傷賠償和遣散費。例如,有多達16名戶戶送車手正準備向勞工處申請勞資審裁,追討合共逾100萬元的賠償,其中包括工傷、遣散費以及長期服務金等。
戶戶送的事件暴露了香港現行勞工法規在應對新興行業和靈活工作模式時的不足。許多外賣員被平台視為自僱人士,因此無法享有傳統僱員應有的保障,例如勞工保險、病假、以及遣散費等。這種情況使得外賣員在發生工傷或平台結束營運時,面臨著極大的經濟風險和權益保障缺失。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發生工傷,外賣員往往只能依靠意外保險獲得有限的賠償,而無法獲得更全面的保障。例如,一名戶戶送外賣員因工傷僅能透過意外保險獲得約九萬多元的賠償,而無法提出僱員補償訴訟,因為平台將其視為自僱人士。
此外,戶戶送的撤出也引發了對於平台責任的討論。儘管平台聲稱外賣員是自僱人士,但實際上,平台對外賣員的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以及工作內容都有著嚴格的控制。這種控制關係使得外賣員的僱傭性質更接近於傳統僱員,而非獨立承包商。因此,工會和關注組認為,平台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為外賣員提供應有的保障。他們呼籲政府立法,明確外賣員的僱傭地位,並為他們提供全面的勞工保障,包括工傷保險、病假、以及遣散費等。目前,已有不少團體開始積極籌備相關的法律行動,希望透過法律途徑為外賣員爭取權益。
總而言之,戶戶送的撤出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商業事件,更是一個涉及勞工權益保障的社會問題。它暴露了香港現行勞工法規的不足,以及外賣員在新型工作模式下所面臨的困境。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平台、以及工會共同努力,透過立法、政策調整、以及協商談判等方式,為外賣員提供更全面的保障,確保他們能夠在安全、公平、以及有尊嚴的環境下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勞工權益的保障,並促進香港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