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在關稅議題上展現出其一貫的風格——強硬的姿態與出人意料的彈性並存。他表示,對於可能暫緩25%的進口汽車關稅一事,他本人「非常有彈性」,這也引發了市場對於全球貿易政策走向的廣泛關注。此舉不僅影響著汽車產業的鏈條,更牽動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
川普的這番言論,並非空穴來風。他透露自己近期與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會面,並表示「最近幫助過庫克還有整個生意」,暗示其政策調整可能與科技巨頭的利益相關。事實上,此前美國已緩徵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這也體現了川普在貿易談判中靈活應變的策略。他強調自己「並未改變心意,但我是有彈性的」,這意味著雖然他仍堅持保護美國產業的目標,但願意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手段。
此次考慮暫緩汽車關稅,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予汽車製造業時間,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本土。川普政府一直以來都主張「美國優先」,希望透過關稅等手段,鼓勵企業回流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然而,全面徵收25%的汽車關稅,勢必會對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巨大衝擊,也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導致貿易戰升級。因此,暫緩關稅的舉動,可以視為一種策略性的讓步,為進一步的談判創造空間。聯準會理事沃勒也指出,若川普恢復實施完整對等關稅,美國的有效關稅稅率將大幅飆升,可能導致經濟「降速到爬行」,失業率也可能隨之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彈性」並非毫無底線。他同時也強調,必須確保美國企業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因此,暫緩關稅的條件,很可能與汽車製造商承諾在美國增加投資和就業有關。此外,川普還考慮對汽車零組件關稅進行部分豁免,這也顯示了他希望在保護美國產業的同時,避免對供應鏈造成過度干擾。鉅亨網報導指出,川普周一表示,他正考慮對汽車及零件進口的25%關稅進行部分豁免,以讓車廠有更多時間調整供應鏈、轉向美國本土製造。
總而言之,川普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的態度,體現了他獨特的談判風格。他一方面展現強硬的姿態,另一方面又保持靈活性,試圖在保護美國產業利益與維護全球貿易秩序之間取得平衡。未來,川普政府的具體政策走向,將取決於與各國的談判進展,以及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可以預見的是,全球貿易格局仍將受到川普政府的政策影響,並持續呈現出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