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公開表示,不排除要求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的可能性,此言論引發了市場對於中美金融關係以及中概股未來走向的廣泛關注。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隨後呼應,表示已指示香港證券監會(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做好準備,迎接海外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反映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也凸顯了中概股面臨的日益複雜的監管環境。
美國對中概股的態度轉變,並非一蹴可幾。長期以來,美國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審計監管存在疑慮,主要集中在無法對這些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以及對其公司治理結構的擔憂。美國擔憂這些問題可能損害美國投資者的利益,並對美國資本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構成威脅。此前,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要求外國公司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否則將面臨退市風險。雖然中美雙方在審計監管合作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美國政府仍保留了採取更強硬措施的可能性。貝森特此次的表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暗示美國政府不排除採取更激進的手段,包括將中概股從美國交易所除牌。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長貝森特的言論並非明確的除牌指令,而是將此選項置於考慮範圍內。她強調,所有政策選項都在考慮之中,這表明美國政府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其政策。然而,即使只是可能性,也足以對中概股的股價和市場情緒產生重大影響。特朗普政府時期,曾考慮過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除牌,當時估計涉及市值高達6萬億美元的中資企業。雖然該計劃最終未能實施,但它已經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震盪。目前,美國仍有超過100家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總市值超過7760億美元,一旦這些公司被強制退市,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香港作為中概股回歸的潛在目的地,正在積極準備。陳茂波司長明確表示,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這表明香港政府對吸引中概股回流抱有積極態度。香港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和完善的法律體系,對於中概股而言,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上市地點。此外,香港與中國大陸的聯繫日益緊密,也為中概股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然而,中概股回流香港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香港市場的規模相對較小,以及與美國市場的競爭。此外,香港的監管環境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以確保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總而言之,美國財長貝森特不排除要求中概股在美退市的表態,是中美金融關係緊張的又一體現。香港正在積極準備迎接中概股回流,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以及中概股的監管環境,將對中概股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謹慎評估風險,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