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启动国安调查半导体业,商务部长:产品需美国制造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在貿易政策上的一系列舉動,再次引發全球關注。他不僅表示,先前公布的電子產品豁免關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豁免,仍受「芬太尼關稅」約束,更宣布將啟動針對半導體產業的國家安全關稅調查,意圖將更多關鍵產業的生產鏈拉回美國本土。此舉不僅影響著全球貿易格局,也牽動著各國企業的戰略佈局。

特朗普的這一系列動作,核心在於強化美國的國家安全,並試圖糾正他認為存在的貿易不公平現象。他強調,美國不能過度依賴其他國家,特別是在關鍵科技產品如半導體、芯片、智能手機和手提電腦等領域。白宮發言人萊維特也明確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將這些產業的生產帶回美國,以確保國家安全和經濟自主。這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與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的承諾相符,也反映了他對全球供應鏈風險的擔憂。

此次國家安全關稅調查的重點將放在半導體產業及其整個供應鏈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調查的目的是評估半導體產業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並可能在此基礎上祭出新的關稅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盧特尼克同時也強調,豁免關稅的舉動只是暫時性的,目的是為進一步的產業調整創造空間。他明確表示,蘋果等美國企業應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以實現本土化生產。這一觀點與新唐人電視台的報導相符,該報導指出盧特尼克曾明確表示要將半導體製造業從台灣移回美國。

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毫無爭議。儘管他聲稱要保護美國產業,但高額關稅也可能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造成負擔,甚至引發貿易戰。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特朗普上任後發動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讓美國經濟面臨衰退的風險,也引發了共和黨內部人士的批評。此外,香港01的報導也提到,特朗普澄清了豁免關稅的細節,強調自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仍需支付20%的「芬太尼關稅」,顯示其對中國貿易的強硬立場並未改變。Vocus的分析則指出,豁免關稅可能只是一種策略,目的是為未來更有針對性的關稅措施鋪路。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充滿了策略性和不確定性。他以國家安全為由,試圖重塑全球供應鏈,將關鍵產業的生產拉回美國本土。雖然這一舉動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但其最終效果仍有待觀察。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各國企業需要密切關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動向,並及時調整自身的戰略佈局,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