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昂平:陳子恒分享行山補給站10年服務」

位於馬鞍山村的鞍山探索館,不僅是行山人士重要的中途休息站,更承載著香港礦業發展的歷史記憶。自2015年活化以來,這座由昔日馬鞍山鐵礦場舊址改建的山屋,在館長陳子恒的帶領下,不斷演變,成為結合山屋住宿、礦業文化保育、以及行山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隨著疫情的影響及行山文化的興起,鞍山探索館的角色與功能也隨之轉變,館長陳子恒見證了這段獨特的發展歷程。

鞍山探索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馬鞍山鐵礦場。早在1906年,此地便開始開採鐵礦,為香港的工業發展提供資源。然而,隨著礦產資源的耗竭,鐵礦場最終於1970年代結束運營,留下了一片廢墟。多年來,這片土地逐漸荒廢,直到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介入,並於2015年將其活化為鞍山探索館。活化工程分兩期進行,首期工程耗資390萬元,第二期預計耗資700萬元,用於修繕建築物及整體美化。信義會希望透過這個項目,讓更多人認識馬鞍山礦業的歷史,並為行山人士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憩場所。

陳子恒館長回憶,探索館成立初期,主要服務對象是行山愛好者。在疫情前,探索館平均每日接待約200名遊客。然而,疫情的爆發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變。由於出入境限制,香港市民的戶外活動需求大幅增加,行山成為了熱門的休閒方式。因此,鞍山探索館的人流量也隨之翻倍,甚至在某些日子達到高峰。陳子恒坦言,疫情是一個轉捩點,讓他意識到探索館不僅僅是一個休憩站,更可以成為一個提供住宿、教育和文化體驗的綜合性基地。他觀察到,許多遊客不僅僅是為了補充體力而來,更希望深入了解馬鞍山的歷史和文化。

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鞍山探索館不斷拓展其服務範圍。除了提供基本的餐飲和住宿服務外,館方還積極舉辦各種活動,例如礦業文化導賞、野外生存技能培訓、以及日出觀賞等。其中,山屋住宿體驗尤其受到歡迎。陳子恒強調,香港的度假營宿位通常價格高昂,而探索館的住宿費用相對親民,因此吸引了許多預算有限的行山人士。此外,探索館還注重行山教育,希望透過各種活動,提高遊客的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館長認為,行山教育比單純的膳宿服務更為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遊客更好地欣賞大自然,並尊重環境。近年來,探索館更結合山屋與保育的理念,提供更深入的體驗,讓遊客在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时,也能了解礦村的崢嶸歲月。

總而言之,鞍山探索館的發展歷程,不僅是香港礦業文化復興的縮影,也是行山文化蓬勃發展的見證。在陳子恒館長的帶領下,這座由廢墟改建而成的山屋,不斷創新,為香港市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休閒和教育平台。未來,鞍山探索館將繼續秉持著關愛和以人為本的精神,為基層及弱勢社群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並為香港的社會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