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豪宅投資崩盤:街坊敗走,資產縮水九成」

首都廣場的連環蝕讓,反映了香港劏舖市場的嚴峻現實,以及投資者在經濟下行週期中面臨的巨大風險。近期,尖沙咀首都廣場頻頻出現超級蝕讓個案,不僅凸顯了該商場的「死場」特性,更揭示了部分投資者在毫無根據的樂觀預期下,盲目入市的後果。

首都廣場的衰落並非一朝一夕。作為曾經的熱門商圈,尖沙咀的商業環境在近年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訪港遊客減少、消費模式轉變以及線上購物興起等。這些變化直接導致了首都廣場人流大幅減少,商舖經營狀況惡化。儘管如此,仍有投資者抱持著「逢低吸納」的心態,在2013年左右購入了該商場的劏舖,期望未來能夠藉由商圈復甦而獲利。然而,現實卻與他們的預期背道而馳。

根據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首都廣場3樓的T204號舖位在2013年以360萬元購入,最近僅以30萬元轉手,貶值超過九成。同層另一個舖位的情況也類似,以約22萬元易手,樓價大幅蒸發近94%。更令人唏噓的是,近期再有兩個舖位以各15萬元成交,較原業主11年前的購入價大幅蝕讓97%,創下本港劏場史上最大損手成交個案。這些數據無不顯示,首都廣場的劏舖投資已經陷入了困境,投資者損失慘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投資者在購入劏舖後,曾試圖通過內部轉讓來規避市場風險。例如,香港01的報導指出,有一位豪宅街坊以公司名義持有劏舖,12年後再以私人名義購入,最終以大蝕92%的價格出售。這種操作雖然在短期內可能起到一定的避稅或資金調動作用,但最終無法改變投資失敗的命運。事實上,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無法掩蓋劏舖市場的低迷和投資風險。

首都廣場的案例也警示了投資者,在進行任何投資之前,都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尤其是在商業地產市場,更需要密切關注商圈的發展趨勢、人流變化以及消費者的需求。盲目跟風、缺乏理性分析,往往會導致投資失敗,甚至傾家蕩產。此外,劏舖本身也存在著流動性差、租金回報率低等問題,投資者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些風險,謹慎決策。

總而言之,首都廣場的連環蝕讓不僅是個別投資者的悲劇,更是香港劏舖市場整體低迷的縮影。它提醒我們,投資決策必須基於充分的市場分析和風險評估,切勿盲目樂觀或追逐短期利益。在經濟下行週期中,更需要保持謹慎,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對於投資者而言,吸取教訓,理性投資,才是避免重蹈覆轍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