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山屋發展,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在鞍山探索館十周年之際,更引發了對於行山教育與膳宿服務孰重的重要討論。從最初的礦村文化保育,到如今結合山屋服務的嶄新模式,鞍山探索館的發展歷程,不僅是香港山屋發展的一個縮影,更體現了對鄉郊文化、自然環境保護以及行山教育的重視。
鞍山探索館的起源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馬鞍山村曾是香港重要的鐵礦產地,隨著礦業的衰落,村落也逐漸沒落。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2014年成立鞍山探索館,旨在保育香港獨特的鐵礦業、宗教及礦村歷史,並透過不同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馬鞍山村的文化和自然環境。最初,探索館主要以文化導賞、工作坊等形式,向公眾介紹礦村的歷史和故事。然而,隨著行山熱潮的興起,探索館意識到,為登山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將有助於推動鄉郊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023年,鞍山探索館完成了第二期活化工程,正式啟動「山屋服務」。這項服務不僅為登山者提供基本設備和補給,更重要的是,它讓登山者有機會認識馬鞍山村的獨特鄉郊文化,並參與山徑保育等活動。與傳統的山屋不同,鞍山探索館的山屋服務更強調教育意義。透過山屋,登山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馬鞍山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從而培養對鄉郊地區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結合山屋與保育的模式,為香港的山屋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香港01的報導指出,行山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膳宿服務,這也正是鞍山探索館山屋服務的核心理念。
除了提供住宿和補給,鞍山探索館更積極推動行山教育。例如,他們會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和體驗營,讓參加者學習山徑保育的知識和技能。此外,探索館還會定期舉辦導賞團,帶領參加者探索馬鞍山村的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透過這些活動,鞍山探索館希望能夠提高公眾對鄉郊地區的認識和關注,並鼓勵更多人參與到鄉郊地區的保育工作中來。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也表示,整合探索館的服務,旨在推動「礦山歷史文化保育」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香港商報的報導也強調了鞍山探索館結合山屋與保育的創新模式。
展望未來,香港的山屋發展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如何平衡登山者的需求與自然環境的保護?如何提高山屋服務的質素和普及性?如何加強行山教育,培養登山者的責任感?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鞍山探索館的經驗表明,結合山屋服務與保育教育,是香港山屋發展的一個可行方向。透過這種模式,不僅可以為登山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更可以促進鄉郊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並讓更多人認識到香港的獨特文化和自然資源。尋找被訪者的文件中也提到,鞍山探索館希望透過山屋服務,為登山者提供補給和休息的地方,同時也促進對當地文化的認識。